文化新闻

徐俊:不该忘却看似琐碎的往事

1

《翠微却顾集:中华书局与现代学术文化》,徐俊 著,中华书局

以中华书局北京东总布胡同10号旧址(1957年春—1961年秋)作为《翠微却顾集:中华书局与现代学术文化》(以下简称《翠微却顾集》)一书的封面,可见徐俊对中华书局的深情。

2022年1月1日,在王府井大街重张开业的灿然书屋里,徐俊一边忙着招呼到访的嘉宾,一边向慕名而来的读者介绍自己的新著《翠微却顾集》。在灿然书屋谈这本书,有着很强的现场感,因为当初在讨论店名时,徐俊提出了以我国著名编辑出版家、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书局第一任总经理金灿然先生的名字来命名。

徐俊说:“金灿然先生于中华书局有再造之功,与陆费逵先生的创建之功同样重要。金灿然的出版理念直接影响了现在中华书局的业务格局和核心品牌。”

谈及写作《翠微却顾集》初衷,徐俊说,全书“以中华书局迁京后的书人书事为主,抄撮旧档及散见资料,敷衍成篇。虽多陈年旧事,却是我看得很重、十几年来时时不能忘怀的一项工作”。

为专家学者补写外传

对于中华书局旧档的关注,始于徐俊入职中华书局之初在文学编辑室的经历。徐俊说,那时有两件旧档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一件是周振甫先生关于钱钟书《管锥篇》的审读笔记,另一件是王仲闻先生的《全宋词》审稿笔记以及《全宋词》合同上唐圭璋先生亲笔补写的“王仲闻订补”。“读过这两份旧档,可以知道,真实的历史远比我们最终看到的结果要丰富得多,即使书上留下了‘王仲闻补订’的署名,就像《管锥篇》序中保留了‘小扣辄发大鸣,实归不负虚往’的赞誉,也替代不了他们留下的教科书级的编辑工作示范。”徐俊慨叹道。

出于这样的考量,在通读《翠微却顾集》校样时,徐俊决定将其整理的长达3万言的周振甫先生《管锥篇》《谈艺录》审读意见完整地收入书中,以存这宗珍贵文献的完本。

在徐俊看来,“就一本书而言,其自身就是一个生命体”。为此,在《翠微却顾集》中,徐俊倾情书写了《王仲闻:一位不应该忘却的学者》《汪篯与中华版〈唐六典〉点校本》等“陈年旧事”,周振甫、何兹全、田余庆、启功、刘浦江、蔡美彪、张政烺、郑天挺等大家,在徐俊的笔墨下也得以栩栩再现。

徐俊对前辈成就的热情爱护,得到中华书局原副总编辑、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程毅中先生的首肯。九秩高龄的程先生在《翠微却顾集》序中写道:“本书为现代多位专家学者补写了外传,但不是‘儒林传’,而是艺文志的大序。这些文章,都是中华书局局史长编的资料,也是现代学术文化发展史长编的资料。”

有机会去打一口“深井”

回忆自己在中华书局的编辑往事,也是《翠微却顾集》的一部分。1983年,徐俊从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入职中华书局,从助理编辑、编辑、编辑室主任、副总编辑、总编辑、总经理,到党委书记、执行董事、编审。

徐俊的体会是,“学术研究也好,编辑工作也好,一定还是要有机会去打一口深井,触类旁通地去接触相关的文献。如果你曾经深入地做过一件事,再接触到其他事时,哪怕没有直接经验,你的认识、理解和敬畏之心,都会带给你很多的好处。”

2006年起,徐俊成为中华书局修订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的新一代负责人。10多年过去,《从〈史记〉修订本谈点校本“二十四史”的修订》《半个世纪的学术接力——两〈五代史〉的点校与修订》《一部〈辽史〉,两代学人的寂寞与奉献——谈〈辽史〉的点校与修订》《〈魏书〉及“北朝四史”的点校与修订》《〈南齐书〉及“南朝五史”的点校与修订》《“二十四史”点校整理的回顾与现状》……这些徐俊深思熟虑形成的文字,一一收入《翠微却顾集》。

徐俊说:“与‘二十四史’点校修订有关的文章和访谈,我是像对待修订本身一样来认真对待的。重温往事,我还是会不时被感动,私心以为这些看似琐碎的往事都是不该被忘却的。”

成书后仍有遗憾事

2022年1月1日,是中华书局创建110周年。有业界人士认为,《翠微却顾集》在灿然书屋首发,有助于满足读者对中华书局与现代学术文化进一步了解的需求。

尽管徐俊表示《翠微却顾集》是“因为工作需要,事先查阅调研,事后总结归纳,随着工作进展发布发表,属于本职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有些则是工作中涉及的人和事,记录在案,长期查考积累,最终成篇”。

但从徐俊的言谈中,记者不难看出他是在被一种责任感驱使着。如徐俊所言:“既然经眼了,就得记录下来,传播下去。老一辈出版人和学者,以及当时的主管主事者,他们的贡献不应被忘却——这就是我工作之余坚持讲中华故事的内心动力。他们不只关乎中华书局,而且关乎中国现当代学术文化。”

的确,记者在豆瓣网上看到了读者的留言:“细读一过,深感成事之艰难,得来匪易。回头望一望老先生们走过的路,很受鼓舞和鞭策。王仲闻、周振甫的审读意见是中华书局案头工作的缩影和标杆,不知还有多少类似档案默默躺在纸皮袋中,有待后人发扬……”

这何尝不也是徐俊的遗憾?徐俊说:“最遗憾的是,几位最重要和关键的人物未能专题写,比如顾颉刚先生以及《史记》点校成书;再如金灿然先生和赵守俨先生,都应该专门写一篇大文章来表彰他们的丰功伟绩,但也未能落笔,好在他们二人无处不在,读者可以在有关篇章中去综合体味。”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借助李白的诗句作书名,其实还表达了徐俊的另一愿望,那就是借《翠微却顾集》回望历史,致敬前辈,纪念中华书局创建110周年。

1

徐俊 中华书局原执行董事、党委书记,中国出版协会古籍整理出版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著有《敦煌诗集残卷辑考》《鸣沙习学集——敦煌吐鲁番文学文献丛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