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王跃文的每一部长篇小说都引发了高度的社会关注,最新创作出版的长篇小说《家山》则更多受到评论家们的热情赞扬。
祠堂、家谱的权威性和象征性贯穿了整个《家山》小说,它们代表着某种秩序的力量。在中国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祠堂是宗族与国家连接的中介,宗族意识形态通过祠堂这个渠道将“地方认同与国家象征结合起来”。
《家山》是一部广阔的、浩浩汤汤的河流般的作品,故事、人,都仿佛从历史的深处渐渐浮现,一切尚未冻结和凝固,这是对过往的一次回望、探寻、沉淀,家国的记忆同时被重新找回来了。
王跃文的《家山》看似只写一村五代数十人,实则关涉乡土中国近一个世纪以来的沧桑变迁,“再现的是那个时代的波谲云诡,也是整个中国在变乱中的浴火重生,传达的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
作家王跃文的长篇小说《家山》,以家乡湖南溆浦的历史变迁为原型,通过讲述沙湾村陈家五代人的经历,折射中国乡村的历史进程。更进一步地,作者怀着对乡土的记忆与情感,挖掘中国乡村蕴含的丰厚精神资源,勾勒乡村社会的精神底色。
《家山》唤醒了我全部的故乡记忆,包括乡村历史记忆、血缘亲情记忆、人文自然记忆和文化审美记忆。老家乡亭叔侄们的勤劳、智慧、仁义,以及他们单纯的内心世界、质朴的处世哲学、实诚的情感表达,让我写作的时候内心十分安宁。
“家山”,就是家乡,就是故乡。我的长篇小说《家山》中的“家山”,就是我的家乡湖南省溆浦县。故事起止时间1927年到1949年。故事发生地是我虚构的一个叫沙湾的中国南方乡村,其地理环境、村落形势、风俗物候、社会结构、伦理体系和历史文化气脉,大多依着我出生地漫水的样子描摹虚构。
《家山》是王跃文在以往创作总和基础上的一次再出发,他将自己蓄积已久的创作力来了一次总爆发。在王跃文个人的创作史上,《家山》无疑体现了他想要达到的理想境界。他不离开出发的原点,又必须要向更远的地方出征。《家山》凝聚了他多方面的创作追求,呈现为一种复杂多重的面貌。
小说《家山》讲述了从二十世纪初到新中国成立近30年历史,从大革命抽壮丁、征赋纳税、乐输抗捐、生老病死,桩桩件件演绎一方乡土的民风民情民心。我佩服作家写作的耐心,《家山》以舒缓优美的文字,从容不迫地描画了湖南一幅幅乡村田园风光,塑造了一个个生动有趣,有滋有味,男贤女孝的人物形象。小说以沙湾为中心,立体呈现了邵阳、怀化到湘西这一带湖湘地域的乡村变迁和历史风云。
《家山》拋弃对生活和历史的概念化先验定义,回到原生态、日常和真实的生活,呈现一部社会生活史、乡村民俗史、民众繁衍史和时代变迁史,以一村之隅展示一个时代的风云际会,一个民族的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