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图书

百年如花 秋夜雨潇潇

秋夜雨潇潇

作者:柴新文

雨,淅淅沥沥,像一个绵密的网,在这个秋的夜晚,悄然而来。

秋夜的雨怎么听上去都像是一个多情的思妇,那么的缠绵,那么的温婉,那么的忧郁。不由得会让你想起那个画面:撑着油纸伞,行走在雨巷的女人,带着紫丁香的芬芳和情绪,向你走来,婷婷袅袅,多情柔美,在雨幕里定格。情绪就那么嵌在了人心里了。

披一件披风,推开门走出去。在屋檐下站立。夜宿在这黄河边上的农家小院,做一回“旅客”,心情竟有些清冷了。就着灯光,园子里的大丽菊宛如夜幕下绽放夜空的礼花般艳丽,花朵硕大,叶片肥厚,此时正是它开放的好时节呢。空气里散发出淡淡的苦涩馨香。极想在这样的雨地里走一走,看一看秋叶如何在秋雨的浸润下,由青绿转入橙黄,继而在秋日里透出饱经风霜后的淡然、闲散、拖沓和沉重,在冰冷透骨中回味成长的艰辛,活着的快乐,以及成熟后的欣喜。

七月菊,缤纷着所有的色彩。白、黄、红、粉、紫、青、橙、蓝,在秋雨下,低垂下了它细嫩的颈,有些许花瓣散落在泥里,有些哀伤。千里香张着嫩黄的喇叭状花朵,在雨里微微然摇动,有浓浓的茶般的花香飘来,透着微醉的神态。不知什么地方的鸟儿呢喃了两声,该是在睡梦中私语吧?一盏床灯透着暧昧的光,在秋的雨夜里,散发着温暖的红色,仿佛撑伞的女人那一抹嫣红的唇,使人不由得想要靠近它,想要依偎它。在这样的夜里,在这样的光下,在这样的雨中,,最能触动人内心的那根心弦了。于是诗人说:“即使曾经或者正在斩头沥血之人,此时,心中涌上的也定是那绵长、细密的柔软之情了”。

远处黄河哗啦啦的流淌着,该是很急的,雨下了几天了。

黄河就像一个匆匆的过客,挟着泥沙奔流东去。流了千百年的黄河水啊,总是那么的匆忙,急速。所有美好的风景都不能挽留住它匆忙的步履。过客吗?或许对于黄河来说,我们才是岁月的过客吧?!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把秋雨与愁情联系在一起,秋雨之于我们也总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怀在里面:

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这首诗总是有些愁情了。不同的岁月,不同心情,相同的雨声。我想,也许人生暮年之时,才会有坐看风云变化,看透悲欢离合的人生智慧吧?不过那也是一种没奈何的“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的孤独与无助。所以“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由此看岁月的无情,任谁也难以改变。

秋夜的雨触动了内心那块柔软的沼泽。

余秋雨说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

我想,内心的柔软,应是一种成熟后的精神提炼吧?应是在健康的体魄之下内心强大之后的柔软,是一种肉体和思想和谐统一后的精神反刍吧?相反了,就会转为柔弱、乖戾了。在这样的雨中,就这样怀着柔软的心绪,聆听内心的声音,体会身处宁静之地的寂寥,也许会品味出不一样的人生滋味吧!

雨还在下,仿佛旅人的脚步,细密、急促。

此时,思想如旷野无人的青草,在这秋的雨夜里滋长,蔓延,摇曳,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