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盐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人类早期,可视为中华文化的主流,但由于食盐长期与封建政治的结合,使之无法摆脱政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很难树立自身的正面形象,在世人印象中,盐商多为骄淫奢侈、为富不仁之辈,长期以来都缺乏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
这部盐业题材的小说,就是为了让更多人见证盐业、盐商们曾经在历史上、在文化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还原一些盐商真正的形象,见识他们在其所处的年代所具有的理想、抱负和追求,以及他们的付出和贡献,改变大家对盐商的一些成见,看到他们所作所为中积极向上的一面,更多地了解他们对文化事业的贡献,给予他们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小说虽然是架空历史,实际上描述的是清代康熙和乾隆年间两淮盐商的故事,讲述了以苏家为代表的扬州盐商的兴起之路。历史上确有“悯世盐王”其人,小说虽对其人生进行了一些艺术化加工,但其中很多故事,都有史可查,苏瑞安作为两淮商总,最终他完成了家族的使命,也完成了人性的使命。
清朝时期中国的重要文化体现在扬州,扬州文化曾经一度引领和带动举国文化发展。其在经学、史学、地学、文学、艺术、戏曲、建筑、工艺美术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出现了一大批具有影响的学者和文人,孕育了阮元、汪中、焦循、凌廷堪等为代表的扬州学派,以郑板桥、李鱓、金农、高翔、黄慎、汪士慎、罗聘、李方膺等为代表的扬州八怪。除了本身深厚的文化积淀、历史的传承这一因素外,还离不开清代扬州盐商的支持、推动。盐商以其雄厚的资金,资助文人的生活和创作,在扬州形成了爱惜人才的文化氛围,同时以开放藏书的形式向文人提供图书资料研究便利,又大力倡学办学使扬州成为培养人才的基地,通过举办文学创作的文人“雅集”,使得扬州形成了自己的画派和学派,留下了大批名垂千古的作品与著作,并有力地推动了戏曲、文学,饮食文化、建筑文化的发展,为后人积累了极丰富的精神文化遗产,也成为今日扬州的宝贵历史文化财富。盐商们的作为在客观上完成了大多数学者因财力无法达到的事情,推动了扬州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发展。
康熙和乾隆年间两淮盐业的发展达到鼎盛,持续数十年,一直到道光中叶,两江总督陶澍开始了“票盐法”盐业改革,“河下自盐务改票,贫民失业,生无以养,死无以葬”,“游手骄民逃亡殆尽”……使得两淮盐商大受冲击,随后的太平天国运动更是给盐商带来毁灭性打击。扬州作为兵家必争之地,被太平天国三夺城池,经过数次抢夺掳掠,扬州盐商们的所得几乎全数殆尽。太平天国运动结束后,时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藩决定重振两淮盐业,两淮盐业因此有过短时间的振兴,但已大不如从前,“曾几何时,而变为瓦砾者,比比然也”。扬州一衰,两淮跟着走下坡路,往日繁荣不复存在。到了民国前期,随着贸易特权的取消,扬州盐商们便纷纷改行,而作为一个社会群体的扬州盐商也随之风流云散。扬州的繁华因盐起,没落也因盐去。扬州盐商曾受益于清政府盐业专卖的垄断经营方式,也在清政府的压榨下走向了消亡,扬州盐商的兴衰折射出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辛酸变迁,而这种建立于盐商财力基础上的文化繁荣随着盐商财力的衰减而渐渐没落。当盐商完全退出历史舞台时,扬州再也没有吸引全国一流文化名人的引力,也失去了东南文化中心的位置。但是,昔日创建的文化丰碑与几百年形成的文化氛围和积淀至今还在影响着扬州文化的发展与前进,成为扬州建设文化名城的历史基础。从这个意义上来评说盐商对扬州社会文化的影响,应该是积极的,也是应该充分肯定的。
最后,谢谢各位亲爱的读者!
作者:天下尘埃
二〇一七年三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