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在美国的安第斯山脉究竟有多高?钦博拉索山和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相差多少?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亚马孙河还是尼罗河?你对这个世界了解多少呢?
如今,测绘技术趋于成熟,我们可以在互联网上查到精准的地理数据,也能通过卫星地图和摄影照片了解山川河流的分布,还能使用新兴的VR技术在家中游遍世界。那么,在这些技术诞生之前,人们是怎样认识这个世界的呢?
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出现了少量对山体的描述,限于文字和数据,并不能直观地展现山脉。18世纪,人类到达了地球大部分陆地和海洋,但细节仍不清楚。19世纪,近代地理学逐渐建立,全球探险家积极探索,通过多种方式,测到了山峰和瀑布的高度、河流的长度、湖泊或岛屿的面积等地理数据,并将这些数据辅以对未知之地的想象,绘制成一幅幅极具视觉享受的比较图,开启了信息可视化的历史典范。冰冷的科学数据从此变成了充满美感的艺术作品,整个世界浓缩成了人们手中那别具特色的地图集。
《斯坦福大学奇幻地理:科学、艺术与想象》一书向我们介绍了19世纪风靡一时的比较地理绘图。它既是一部制图和探索的历史,也是一部艺术作品,呈现了科学与视觉的双重特性,带来了一场赏心悦目的视觉盛宴。
亚历山大·冯·洪堡、艾梅·邦普兰《赤道地区植物地理学:安第斯山脉及相邻国家物理图》(1805年)
本书包含180幅颇具代表性的比较地理绘图,汇聚洪堡、李特尔等地理学巨匠的传世之作,从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到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再到岛屿、湖泊、瀑布和人造建筑,多种元素集中呈现,重新排列,展示了一个充满艺术和想象力的世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这些版画来自斯坦福大学大卫·拉姆齐地图研究中心。它是美国西海岸最大的地图收藏机构,拥有超过15万件珍贵的藏品。
《斯坦福大学奇幻地理:科学、艺术与想象》也记录了人类对世界逐步探索的历程。珠穆朗玛峰作为世界最高峰的确立,海拔测量从依托地形学到气压测定法的演进,洪堡在钦博拉索山的现场探险图,等等。自然测量手段不断进步,地理绘图也随之进化创新。绘图者通过对色彩、明暗的运用,以及空间布局的调整,加强纵深感,在二维平面上呈现出三维的立体世界,甚至实现从数据统计到分析的升级。
科学的比较地理绘图融合了多种艺术特质。洪堡和李特尔强调实用性,将海拔高度与植被、气候等自然特征共同展现。里德尔和歌德则更追求艺术效果,以美学标准刻画山体的轮廓,作品介于现实与虚构之间。有的还将山高图和世界地图结合起来,既描述了垂直维度上山体的高低起伏,也记载了水平维度上各种地貌的分布。它们体现了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带给读者认识世界的全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