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闻

梁晓声笔下的“人世间”


1


《小人物走过大时代》,梁晓声 著,东方出版中心

在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梁晓声看来,“老百姓”其实几乎包括了中国的绝大多数人——工人、农民、小商贩、小干部、小知识分子……一直以来,梁晓声秉持平民知识分子的立场和良知,关注现实民生,悲悯底层命运,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各色小人物丰富多彩的精神图谱。尤其进城农民、下岗工人、回城知青、打工者、城市边缘人等弱势群体在社会转型期的苦乐得失,成为他关注的焦点。他说:“我极其关注我所处的时代,关注它现存的种种矛盾的性质,关注它的危机的深化和转机的步骤,关注它的走向和自我调解的措施……”他的众多作品,直接切入时代的肌理,使生活的真实得以鲜明地呈现。

梁晓声散文新作《小人物走过大时代》,是一部极为少见的专写“小人物”的作品。作者以悲悯之心书写我们这个时代的芸芸众生,其中有作者身患疾病的兄长,与作者患难相交的工友,在城市中为生计奔波的打工者,拾荒的小姑娘,友人勤俭、勤劳、善良的母亲,一位痛失爱女的知识分子父亲,火车上遇到的背井离乡的矿工,老茶农和他的女儿,炒股被骗的农妇,看自行车的女人,爱上自家雇工的女东家,“二人转”演员,木匠,玻璃匠,画廊老板,黑车司机……他们的欢乐与哀愁,追求与幻灭,执着与无奈,是大时代现实与小人物命运悲欣交集的“史记”,是宏大叙事之外“另一半中国”的真实写照。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说:“我之散文,自然也有不少写自己情感、情愫、情怀、情调和情绪的篇章,但更多却是写他者的——那些平凡而又引起我关注的他者。”这些“他者”都是不起眼的小人物,他们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最能触动我们的心弦。毕竟,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的、平凡的。

《玉顺嫂的股》中,当“炒股热”刮到农村时,玉顺嫂将自家预备翻盖房子攒下的钱委托别人炒股。后来村里各家委托炒股的血汗钱几乎都打了水漂,委托人也下落不明,唯独玉顺嫂蒙在鼓里,做着股票升值的美梦,整天沉浸在她当初那八万多元已经涨到二十多万的幸福感之中。而实际上她的股票跌到只有一万多元了。她刚死了丈夫,没人敢告诉她真相,怕她承受不住打击。临死之前,玉顺嫂托人写下遗嘱,对那子虚乌有的二十多万做了安排:二十万留给儿子,一万元捐给村里的小学,一万元用来操办她的丧事,包括修她丈夫的坟,余下三千多元,归她的干儿子。玉顺嫂的悲剧,不正是全民炒股时代欲望膨胀的缩影吗?

《一个加班青年的春天》中,就职于北京一家较大民营公司的“北漂”青年,大学毕业后跳槽三次,成为所在公司的项目开发部小组长,工资涨到了一万三。他父母身体不好,在家务农,妹妹读高中,他不得不担起养家糊口的责任,按月往家里寄两千元,去掉房租,自己每月省吃简用才能攒下三四千元。他拼命工作,拒绝“躺平”。为了获得全额绩效工资,每年都加班二百多天,晚上十一点能回到家就算早的了,往往双休日也自觉加班。讲起工作中付出的辛劳,他总是用一种不以为意、理所当然的语气。他担心因为生病丢掉工作,因为实在是丢不起。

这些小人物的众生相,映射了急剧变化的时代对于普通人生活的深刻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或多或少受到现实的制约;他们的人生境遇和生活况味,成为万家灯火中记忆的背景、感情的纽带,或深或浅,影响着周遭的世界。以这些平凡小人物为视角,可以感知一个个鲜活生命背后的时代变迁与世道人心。

梁晓声曾在北大荒度过七年知青岁月,一度作为“知青文学”的代表人物享誉文坛。他的作品在关注知青群体时,逐渐将目光投向了更为严峻的现实——底层民众的生存困境。这应该与他的家庭、他的成长经历有关,与他的“为人生”的创作理念有关。他亲历了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转型,他的忧思和率性与他从小艰辛的生活密不可分。他说:“一切与我有亲密乃至亲爱关系的人们,几乎无一例外地仍生活在平民阶层。同学、知青伙伴、有恩于我的、有义于我的,比起新生的中产阶级阶层,他们的人生更沉重些,他们的命运更无奈些,他们中的人和事,更易深深地感动我这个写小说的人。”他的底层叙事,往往具有自传性和亲历性的特点,融合了自己对生活的体察、对生命的感悟,蕴含了对社会、对时代、对历史的严肃思考和深刻反思。

他深情回忆自己的父母、兄长、知青战友,那份浓得化不开的亲情友情,弥漫在字里行间,格外令人动容。生活的磨难造就了他的悲悯情怀,使他对脚下的土地和身边的同胞一往情深。他笔下的小人物,看自行车的、弹棉花的、拾荒的、玻璃匠、木匠、黑车司机、草根青年……他们撑起屋檐之下一方烟火,在困顿中守望着自己的生活。作为叙事主体始终在场的“我”,总是用自己充满善意的力量,捍卫公正的社会理念,彰显兼济天下的道义,悲天悯人的情怀和无可奈何的惆怅相交织,形成一种充沛的情感直抵人心。

在谈到文学对现实的功用时,梁晓声认为,文学应具备引人向善的力量,创作者要呈现“人性的温度”。他为那些熟悉而卑微的小人物发声,用温情抚慰被损害的人群,倾注了自己对底层百姓的人文关怀。他没有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刻意去暴露、指责小人物身上的劣根性,而是更多地从平民立场出发,描写小人物的生活百态、人情冷暖,表现他们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所具有的正直善良的本性。不管人世间多少沧桑变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他们奋斗的底色。

《小拾荒女》中,卑微的“小拾荒女”聪慧、机敏,她没有含着金钥匙长大的幸运,小小年纪就得为生计奔忙。但生活的艰辛没有泯灭她乐观的天性,她声称“我是穷人的女儿”,能说会道的小嘴儿,活脱脱将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天真无邪的苦孩子形象表现出来。

《野草根祭》,更像是一曲挽歌,催人泪下。作品以朴素真挚的情感,温润细腻的笔调,书写了“野草根”族的代表人物“二小”的生存遭际。他生前无栖身之所,常年无稳定的工作,就像是夹缝中的野草,想在细小的缝隙里获得生长!

平民视角,悲悯情怀,是梁晓声始终坚持的创作风格。他就在众生之间,痛苦着他们的痛苦,欢喜着他们的欢喜。平实而真切的叙事中,饱含着一个充满理想的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和向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