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上去文气的范稳实则是一位文学的硬汉,或者说是一位文学勇士。正如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晓明对他的评价:“他只啃硬骨头,只写难的文学,也就是说,他的写作要翻山越岭,甚至要披荆斩棘。他有一股劲,这股劲让他的生命与他的文学同在。”
《太阳转身》,范稳 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凭着这股子劲头,范稳带来了自己酝酿3年的新作《太阳转身》。这部现实主义长篇新作,也让范稳在文学创作道路上实现了华丽“转身”,用虚构的方式完成了自己对当代社会的观察与思考,为读者留下一部属于这个时代的史诗。
是见证者也是记录者
作家范稳突然想去种一片“田”。 对于从事了近40年文学创作的范稳来说,创作一部长篇,与种一块田无异。他坦言,“需要去选种育苗,精耕细作,接上地气,吸取养分,在田里走一走,在大地上去发现”。《太阳转身》正是他过去3年精心耕种的最新“收获”。
从《藏地三部曲》开始,走入生活的现场、民族文化底蕴深厚一直是范稳文学创作的鲜明特点。在脱贫攻坚题材创作中,他依然执着地行走。
范稳此前的长篇小说主要是历史题材,但《太阳转身》却转而书写现实题材。“能够置身于脱贫攻坚这场伟大战役中,是一种荣幸。”在范稳看来,作家是见证者,也是记录者。“对于一个作家来说,如何去呈现,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范稳并没有正面书写脱贫攻坚的艰难进程,而是独辟蹊径地写出了脱贫攻坚荡气回肠的“前史”。
面对这一写作挑战,范稳成功地将之前书写历史题材时的优势转化过来。正如作家石一枫读过这部小说之后的感慨:“范稳的《太阳转身》为这个时代的作家树立了一个榜样,那就是:如何在直面现实的同时,又与现实保持恰当的距离、发挥虚构的长处,给文学创作留下闪展腾挪的空间。”
对此,《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也有同感。他直言:“像范稳这样积累了成就的作家,转身很难,容易产生路径依赖,范稳通过《太阳转身》告诉大家,这种转身是必要的、有可行性的,并不与自己的过去断裂。”
要做一名“在场的”作家
《太阳转身》中有很多条线索,如卓世民、兰高荣追踪破案的线索,曹前宽为村里修路的线索,卓婉玉研究人类学的线索等。小说将众多的线索串联成一个艺术整体,展现了范稳强大的叙述能力。
在他看来,“长篇小说这种体裁决定了它的丰富性和多线索性,它是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最好能像《清明上河图》那样包罗万象、事无巨细”。
在这部小说创作中,范稳不仅是简单地“再现”现实,同时把自己对于现实的洞察与剖析有机地融合于小说叙述之中,而这种立场、态度与思考是现实主义创作最核心的价值。在范稳看来,像脱贫攻坚这样划时代的伟大战役,作家首先应该在场。他应该既是一个参与者、发现者,同时也是一个记录者。
功夫在平时。范稳之所以可以游刃有余地由历史题材向现实题材“转身”,是因为他长久以来坚持的创作方法:深入生活,扎根田野,将虚构的作品“种植”在扎实的采访与调查之上。
正如本书责编赵萍所言,“范稳是那种要到生活的现场中去的创作者”。无论书写历史还是记录现实,范稳都是一位“在场的”作家。他需要做大量的田野调查才能动笔,走村串寨、风餐露宿,多年来已经是他的一种工作常态。在创作《太阳转身》之前,范稳跑遍了云南边境19个村寨,最终将文山选定为创作的焦点。
执着书写礼赞英雄
“《太阳转身》对于脱贫攻坚的主题创作而言,是一部‘破题型小说’。”在施战军看来,范稳这部作品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他面对现实、面对社会问题时的立场、态度与思考。
综观《太阳转身》,范稳用虚构的手法、引人入胜的故事以及有血有肉的人物,提出并回答了这么几个问题:贫穷为什么会产生?脱贫攻坚为什么伟大?脱贫攻坚对个人、对人类为什么有意义?
“我看到了一条路对一个闭塞村庄的重要,也看到了观念的转变对一群人的改变。尤其是在边地少数民族地区,撬动贫困这座大山,可能只需要一个支点。”范稳说。
从《太阳转身》中不难发现,范稳执着于对英雄的书写。在小说后记中,他这样写道:“我让卓世民这样一个有着参战经历的老兵,借助侦破一桩拐卖案,走进边远的乡村,走向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也一如作品中的其他人物一样,他也要在续写人生传奇中,再次完成自己的壮丽转身。我相信有的人,就是为演绎传奇而活着。这让我们这样的写作者不至于太寂寞。”
对于“英雄”,我们该有怎样的定义?范稳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其实英雄就是那种在危难时刻敢于上前一步的人,在平凡的生活中有担当的人,在真理、正义面前有坚守的人,英雄也会是那些无论何种情况下都能恪守良知和道德水准的人。”他坦陈自己的英雄情结:“在和平的年代,我们依然需要英雄,呼唤英雄,礼赞英雄。”
范稳 云南省作家协会主席、云南省文联副主席。著有《藏地三部曲》《吾血吾土》《重庆之眼》等。作品曾获十月文学奖、《人民文学》长篇小说双年奖、“中国好书”等。多部作品翻译成英、法、德、意等文字在欧洲、澳洲和美洲地区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