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闻

2024地方两会中的出版关键词

近日,省级两会密集召开,全国共计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召开完地方两会。根据已经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各大文化强省的文化类相关产业收入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同时旅游相关收入也明显增加。本报记者梳理31份省级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发现,多省提出加强文体结合,促进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全面发展。而文旅行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逐渐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多地加强了对文旅行业的重视,推动文旅融合发展,黑龙江、广东等多地利用自身资源,或结合体育赛事,发展“冰雪产业”,或打造乡村文化,延续古村风貌。在出版传媒领域,各省积极布局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推动博物馆、图书馆数字化转型升级,推动文化资源的共享和传播。各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文化产业的重视和支持,将进一步推动文化传承和保护力度,将当地文化资源编纂成图书等形式,更便于公众接触和了解,提升中华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加强公共文化场馆建设

围绕“书香中国”建设,重庆、山西、四川等将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而深化全民阅读素养,需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尤其是推进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多地在报告中提到将加快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与使用,为人民提供更多文化场所,以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云南将办好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建成云南革命军事馆、云南民族文化宫。培育10个文化产业园区,争创国家级影视基地、视听产业园。

重庆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健全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机制,建设一批城乡书房、文化驿站、乡情陈列馆。

山西公共文化设施全部实现免费或优惠开放,全民阅读活动深入开展,提升公共文化场馆服务效能,建设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安徽扩大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供给,加快建设安徽百戏城、省文化馆新馆、省非遗馆,建成公共文化空间600个以上,新建口袋体育公园100个。

宁夏加快建设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打造100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推动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

除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外,各地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进数字阅读的发展,使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不再受限于地域和时间。

广东建好用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等文化新地标,加快建设省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粤剧文化中心等重点文化场馆,建设智慧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打造更多具有人文底蕴的公共文化新空间。

重庆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一批全国知名的文艺院团,发展文创产业、新型媒体、智慧广电、数字出版等新业态,力争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7%左右。

湖南做强做优做大“文化湘军”“广电湘军”“出版湘军”,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创新发展网络视听、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等新型文化业态,力争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达4000亿元。

安徽实施文化产业重大项目带动工程,建设一批创意设计、动漫游戏等特色小镇和园区。抢占数字文化产业制高点,支持通用人工智能、未来显示、元宇宙等在文化产业领域集成应用和创新,加快发展数字出版、数字视听、数字创意、数字娱乐等新型文化业态。

强化文化资源再传承

随着国家重大文化工程的大力推进,多地将文化资源通过出版方式进行整理和传承,再向公众传播。

甘肃以出版的形式展示当地扶贫成果和全面小康的历程,编纂扶贫志、全面小康志;四川积极推进志鉴编修与开发利用;重庆实施重庆历史文化研究工程,推进“考古中国—巴蜀文明进程研究”和巴渝文库出版。

江西推进长征、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西段)建设和《江右文库》编纂出版等重大文化工程,全力支持景德镇申遗工作,实施“非遗点亮生活”江西行动、艺术创作“四名”工程、“赣鄱好戏”惠民工程。

山东2023年首批《齐鲁文库》成果发布。城市书房数量翻一番,博物馆、美术馆观展人数再创新高。2024仍将强化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机制,实施“山东文脉”“文物活化”等工程,推进《齐鲁文库》编纂,建好齐鲁文献数字化文库。

创新塑造城市文化品牌

为了不断推进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各地着力塑造具有辨识度的城市文化品牌,从而传承创新城市历史文脉,加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例如近期《繁花》的热播,为上海带来了一波“出圈”流量,打造城市文化品牌的同时带动了文旅消费。

四川支持发展文化创意,打造更多具有巴蜀韵味的文创产品。抓好“书香天府·全民阅读”等品牌活动,构建城市15分钟和农村10里文化圈。打造“地名天府”文化品牌。

北京擦亮“大戏看北京”文化名片,推进“北京大视听”品牌建设,让文艺演出更加精彩纷呈。

陕西进一步擦亮“文学陕军”“长安画派”“西部影视”“陕北民歌”等特色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