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同样也是疫情后全面复苏的第一年。今年,出版人面对渠道压力与增长困境,努力开拓新的增长点;面对技术带来的机遇,把握自身优势掌握变革的主动权……在2023年这个极不平凡的年份里,商报用8个关键词概括梳理一年来出版人迈向新时代的奋斗之路。
关键词1:习近平文化思想
6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用“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为中华文明画像,深刻阐明了“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为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扎实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并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各出版集团多次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专题研讨会,肩负新的文化使命,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
中国出版集团努力做好《复兴文库》前三编宣传发行工作,全国发货近5000套,同时全力推进第四、五编的编纂出版;新华文轩牵头的“三苏文化出版工程”首批成果发布;山东出版集团《齐鲁文库》首批成果170卷发布;贵州出版集团《贵州文库》古籍数据库自2023年3月上线以来总访问量超60万次……
关键词2:出版税收政策
今年,国家连续发布关于出版文化领域的多项税收优惠政策。
7月,国家税务总局发布《支持协调发展税费优惠政策指引》,涉及新闻出版业的包括图书批发、零售免征增值税,古旧图书免征增值税,党报、党刊发行收入和印刷收入免征增值税,个人转让著作权免征增值税,稿酬所得减计个人所得税等。
9月,财政部发布《关于延续实施宣传文化增值税优惠政策的公告》,2027年12月31日前免征图书批发、零售环节增值税;对于专为少年儿童出版发行的报纸和期刊以及中小学学生教科书、专为老年人出版发行的报纸和期刊、少数民族文字出版物、盲文图书和盲文期刊等出版物在出版环节执行增值税100%先征后退的政策。
10月,财政部、税务总局、中宣部联合发布《关于延续实施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延续2019年相关条款,公告适用于所有转制文化单位,规定所得税免征政策执行至2027年12月31日。在政策的扶持下,文化企业更加重视将文化做“活”,但部分条文尚不清晰,已经完成转企改制、享受过优惠政策的出版单位非常关注能否继续享受免征。
关键词3:大书展回归
2023年是3年疫情后的首个复苏之年,已经“云办展”3年的出版人迫不及待地回归线下,多个曾经以线上方式举办或延期举行的书展、书会、集市在今年几乎全部恢复,展现出阔别已久的出版生机。
全国书展亮点频现。今年2月,第35届北京图书订货会阔别2年后再次召开,参展规模扩大,成为历届之最,展台2793个,比上届增长9.1%;2022年因疫情多次推后、最终遗憾错失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于2023年6月终于召开,吸引来自56个国家和地区的2500多家图书企业参展;7月,时隔2年的第31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济南召开,全国各地1700多家出版印刷发行单位参展,共展出各类出版物76万余种,总交易额达8.6亿元。
地方书展不断出圈。作为全民阅读进一步深化推进的重要内容之一,地方书展今年展现出新的能量,多数地方书展的全国性趋向凸显。“2023之江好书节”于4月举行,共开展400场活动、吸引60万线下客流和112万线上用户、实现销售1200万元;7月,第13届江苏书展期间,线上线下实现销售约2.52亿码洋,“我们云上见”全媒体直播活动总阅读量超1.6亿人次;8月,第19届上海书展唱响了2023年书展的高潮,较疫情前的2019年总销售增长41.47%;8月同期举行的2023南国书香节暨羊城书展,展区面积和参展商数量均创历史新高,成为南国书香节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届;9月,北京书市回归阔别10载的地坛,48.74万人次读者奔赴这场阅读文化盛会,书市销售码洋6518.65万元,规模业绩再创历史新高。10月,2023天府书展零售、馆配、文创销售均创历届之最。
关键词4:并肩作战成主流
今年,合作成为主流,渠道商之间、出版集团之间、国有民营之间合作不断,不做零和博弈,彰显出资源互补、合作共赢的行业良性发展之道。
年初,京东图书与当当网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当当官方旗舰店在京东全面上线运营,将涵盖当当网所有图书品类,包括当当网独家渠道的货品。既丰富了京东图书的业务生态,又增强了当当网发行资源的整合优势。
年内,多家出版集团互签战略合作协议,以合作方式扩大做优做强出版的战略版图。中国出版集团与广东省出版集团、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湖南出版集团,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与南方传媒,贵州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中信出版集团与江西出版传媒集团,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与香港联合出版集团,浙江出版联合集团与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纷纷签约……这些合作多是双方在渠道资源、生产资源方面的互通互惠,以期达到1+1大于2的效果。
为应对各种市场变化挑战,不少出版社也找到了心仪的合作伙伴。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与江西斗半匠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内容策划、产品运营等方面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与点众科技合作,通过点众海外平台和点众独有的业务模式进行海外推广;人民邮电出版社与北京思高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同打造多形态的学术教育内容产品;广东人民出版社引进乐府文化品牌骨干团队,强化大众出版产品线……合作双方迅速获取靠内部资源无法获得的产品、技术、人才、平台等,在整体内卷的浪潮中提高市场占有率。
关键词5:童书市场首次下降
2023年底,不管是来自第三方监测机构的零售数据,还是来自童书出版机构的营收数据,均显示,虽然童书依然在各类图书销售码洋中占比最大,却是今年码洋比重降幅最大的门类,持续高速增长十几年的童书板块迎来首次大幅下跌。
下滑主要致因:一是整个国民经济仍在恢复期,出版市场的恢复受大环境影响,读者消费力也呈下行趋势。图书作为精神层面的消费品类,其零售市场整体下滑也成为意料中事。二是全国新生儿数量急剧下滑。近10年的全国常住人口出生人数高峰是2017年的1764.8万人,2022年仅956万人,预计2023年出生人口数约为700~800万人,导致童书需求“天花板”下降。三是2023年的实体书店恢复有限、传统电商销售下降,短直平台虽实现增长,但是是以低价低折扣的形式实现的增长,尽管消费节点有所推动,却仍不敌全年低折扣低客单价带给用户的疲软感受,儿童图书中套书、系列书也因定价较高而多现销售艰难乏力。
关键词6:渠道持续裂变
今年,渠道变革进一步深化,实体书店销售乏力,流量涌向短直平台,传统电商面对下行现状,也投身低价竞争的战场。
一方面,在出版机构中,直播营销已经成为主流销售平台,从各大书展上已经必备的直播展台也可窥见一二。内部生产流程上已经实现了营销前置,编辑、营销、发行环节联动频率大幅提升,是否能成为直播间爆款甚至也成为选题的方向之一。另一方面,在直播间低价优先的营商环境中,盗版书也不免迅速流入了这一市场。为此,中国出版集团制定了《奖励举报侵权盗版行为暂行办法》,还有大量出版社逐渐放弃公共平台开拓自营平台。
然而直播当道的图书售卖,用户购买行为更多出于价格刺激,折扣战硝烟弥漫,当图书的利润被挤压、沥干之后,即便单本书的销量大增,也无法为出版单位带来实际的经济收益。面对短直平台带来的价格乱象,低价热引发了冷思考,行业内部建立了相关组织以规范市场秩序,加强从业者行为自律。10月12日,书刊网上发行行业各方代表齐聚蓉城,见证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网上发行工作委员会成立。中国发协网发工委将充分发挥工作委员会参谋助手、桥梁纽带、行业推手等职能作用,凝聚多方力量,助力规范市场秩序、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网上发行工作发展进步。
关键词7:实体店定位更新
尽管进入复苏之年,实体书店的生意也并没有想象中的好做,今年多家实体书店门店零售未达预期目标。但逆境中的书店人仍试图开拓新的增长点。
一是书店的线上探索走向成熟。广东新华发行集团成功打造单月成交额突破700万元的影响力账号。今年“双11”,文轩在线重点经营的童书、历史、国学、考试教辅等品类图书成交额同比增长均超过100%;江苏凤凰新华书店集团电商销售再创新高,实现图书销售超2亿元,同比增长142%;湖北省新华书店集团电商累计销售码洋超7200万,同比增长189%,订单量同比增长102%。
二是实体书店定位更向文化服务商演化,为机关企事业单提供文化服务。面对C端的销售下行压力,实体书店尝试开拓B端、G(政府)端市场,并成立专门的阅读服务中心承接相关业务。新华文轩阅读服务事业部政企服务中心综合服务部为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建设多个职工阅读空间;河南洛阳市新华书店与洛阳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联合打造了全市首个“书香洛阳·阅读空间”;福建厦门市新华书店积极参与政府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承办“书香飘万家阅读润家风”活动。
三是把握空间运营创新服务。一方面,实体书店创新理念重装改造门店。如新华文轩熊猫主题书店及安徽新华“元·书局”切中熊猫与科技两大热门话题,吸引年轻读者。另一方面,实体书店越来越关注读者需求,打造多元业态书店。上海新华传媒连锁有限公司新华书店金山万达店的咖啡、糕点等销售成为新增长亮点。还有些实体书店以本地文化连接读者,如大理州新华书店所属子品牌“苍洱书房”通过陈列与当地文化相关联的书籍、明信片、手绘地图,开展非遗文创产品直播带货等活动,实现销售450万元。
关键词8:生成式AI引变革
2022年12月底,Open AI发布的基于GPT-3.5的ChatGPT进入人工智能的市场游戏,开启了人工智能时代的新篇章,从那时起,人工智能的科技革命正式开始,并在科技巨头的内卷中,从个人到行业到世界的格局,都在被AIGC推动着变革。
今年,文心一言、通义千问、盘古大模型、中文逍遥……越来越多的生成式AI大模型接踵袭来,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11月6日,全国共有188个单位研发出201个大语言模型。出版人也在被这一风潮影响着。5月,中信出版集团成立了平行出版实验室,将技术和编辑人员整合,从AI介入方面进行研发,包括校对、编审、图片以及视频生成等工作。12月,海峡出版发行集团首次推出完全由AI制作插画的图书《我的书中有秘密花园》。
在潮流中涌动的还有出版人自己的大模型,如古联公司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推出的“荀子”古籍大语言模型,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中图科信数智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的中图科信垂类大模型,浙江大学联合高等教育出版社、阿里云等发布基于通义千问7B(70亿参数)模型训练的“智海-三乐”教育垂直大模型……出版人抓住机遇,勇于转换赛道,尝试利用自身的内容资源把握变革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