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闻

《乱翻书集》:文章老更成

《乱翻书集》:文章老更成

《乱翻书集》,张宗子 著,商务印书馆

张宗子旅居海外三十余年,其置身异域进行的读写,比之于国内进行的采风与思考必然迥异。通览该书可知,该书虽然取名为《乱翻书集》,实际上张宗子读书丝毫不乱,很有章法。此处语境的“书”不仅指的是文学作品,而且囊括整个文学艺术范畴,包括文学、史学、哲学、美术、书法、音乐,等等。他多年来沉浸其中,甘之如饴,书已成为其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

把贝多芬的三十二首钢琴曲按照编号一路听完,把苏轼的二千七百多首诗按照编年一路读完,把梵高的画和八大山人的书法按照生平一路看完,仿佛伴随着他们走过了一生。你是他们最亲的人,像父亲看着儿子,像儿子看着父亲,像朋友看着朋友。你伴随着他们出生、成长、受苦、寻找欢乐,……

《乱翻书集》的一大特色就是其东西方视野下的比较,这也是张宗子一以贯之的读书随笔的写作特色。这种写法需要扎实深厚的学养,并且要善于打通诸多文学艺术的内在联系。这方面作者有我们熟知的钱锺书、梁遇春、傅雷、梁实秋等名家,它的要求是不仅对文学作品进行比较,还要经常将不同的文学艺术进行类比,这自然需要足够的视野宽广度与细节敏感度。

在该书中,笔者最为感同身受的案例,是勃拉姆斯音乐给人的启发:“为文务求洁净,删除一切浮辞,无论这多余的部分多么漂亮。”勃拉姆斯是一代音乐巨匠贝多芬的弟子,他的作品同样出彩,能引起张宗子的强烈共鸣。

人多有敝帚自珍的习惯,亲手写下的文字,不忍割舍,但如在文章中,并不必要,属于骈拇枝指,悬疣附赘,当然要一挥而断。埃兹拉·庞德诗才不如艾略特,但他删削艾略特的《荒原》,眼光高超,《荒原》一举成名,厥功甚伟。艾略特自己就没有这样的能力吗?他有,要么舍不得,要么一时还不能做自己作品的冷静的鉴赏人。

的确,张宗子举例的是西方著名诗人,我国也有修改文章出名的大家。比如欧阳修,修改作品甚至到不存一字、推倒重来。再如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等等。这些都强调好作品是在不断做减法,去除冗赘,留住筋骨。

如前所述,张宗子博闻强记,得益于其涉猎广泛,同时还能在浩如烟海的作品中找到独特的关联处,这种捕捉细节的能力令人尤为赞赏。比如对于《战国策》著名典故“迹若浮萍”,他不仅能说出杜甫的“吾衰同泛梗”,说出李商隐咏蝉诗“薄宦梗尤泛,故园芜已平”,更能对比出卡夫卡的短篇小说《猎人格拉胡斯》中的现代演绎:“一个猎人死后不得安息,躺在一条小船里无可奈何地满世界漂流……”这种对比解读显然是别开生面的,因为一切读者都是有限的阅读者,张宗子的比较鉴赏打通了东西方文学中的契合点,找出了它们鲜为人知的关联处,这令其文章颇有比较文学的色彩。

通览全书,除却赞叹张宗子扎实深厚的积累与广博的阅读视野之外,我们更要汲取其或郑重或不经意间表达出的读书方法。比如他提到的读选本的好处,的确令人赞同。面对厚如砖块的大部头,尤其是卷帙浩繁的古籍,想要知道是否适合自己的趣味,选本的确是很好的入门途径。

《论语》《孟子》《太平广记》《聊斋志异》,都是读选本喜欢上的。禅宗的语录,先读《五灯会元》,读得杂乱,满地残花落叶,不见树林。读《祖堂集》《碧岩录》,脑子就清楚多了。所以凡事一开始,抓住一点,攻破吃透,不急着铺开。吃透了,便由一小节生发出很多意思。读先秦诸子,读禅宗,读老杜的诗,这样读尤其受益无穷。

张宗子真的是不吝赐教,将读书方法全盘捧出,而我们看到这样有理有据的讲解的确是感同身受。张宗子能在古今中外的文学艺术品中甘之如饴,正是源于此。

张宗子在该书序中谈道:“司马迁、刘勰、洪迈、鲁迅,还有很多古今中外的伟大作者,他们写作,也喜欢很诚恳地谈写作。在这样宏大的背景下,成就不足道而乐谈写作,也算是不得已的事……”这自然是张宗子的自谦之辞。实际上,该书每篇均是写作与谈写作。而在其删繁就简的创作态度下,每篇读来不由得再次感叹:“健笔意纵横”“文章老更成”!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