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对话鲁奖作家》,舒晋瑜 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一些悲观,如果陷在里面,写作就会萎缩。《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写的是我生活中比较温情的东西,有些作品写的就是比较悲观的东西,但都没有指向人的根本处境,所以我必须超越它。事实上,《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的某种风格、某种对感情的重视,在《我与地坛》中又接上了,但它又不一样,它比《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要大了,它理解快乐和痛苦的视野要大多了。
——摘自《深度对话鲁奖作家》
舒晋瑜的《深度对话茅奖作家》自出版以来引人注目,堪称改革开放以来共和国文学的一份翔实档案。经过一份沉淀与积累,《深度对话鲁奖作家》(人民文学出版社)又翩翩而至,与茅奖的深度对话比肩而立,是货真价实的姊妹篇。
茅奖与鲁奖的设立,自然也有其时代背景,延续至今,的确有不少好的作品涌现出来,令人称道。这些作品是如何产生的?创作者有怎样的创作动机与考量?这些创作者有着怎样的写作经历?他们对诸多问题是什么样的判断与观察?这些作品是如何脱颖而出最终获奖的?舒晋瑜以自己的职业、敬业、专业,就这样的问题,反复追问,忠实记录。
鲁奖涉及的门类比较芜杂,但其渊源,在舒晋瑜访李敬泽的代序中说得透彻,它是“承袭”全国优秀短篇小说与中篇小说奖而来,李敬泽把它称之为一种花样滑冰“表演”。这样说来,舒晋瑜选取了16位获得过鲁奖中的中篇小说奖的作者进行深入访谈,也就在情理之中不足为奇了。这16人中,其中史铁生、红柯两位已经作古。史铁生名气之大,自不待言,他对生命的思考,他与地坛的关系,已经成为经典传奇。我是在宁洛高速公路上正在读红柯的《太阳深处的火焰》之时,得到他猝然去世的噩耗,但脑海中一直是他头顶《白鹿原》为陈忠实送葬的画面。看了舒晋瑜的深度访谈,对这位早逝的作家更多了一份了解与缅怀。舒晋瑜采访了陈世旭,似乎久违的名字,还有京城文坛“三刘”之一的刘庆邦,方才明白这位写过《神木》的乡党,他的《鞋》还有着如此一段负心于人的往事。舒晋瑜笔下的范小青、池莉,也许是源于同为女性之故,写得特别贴心而从容。舒晋瑜访谈冯骥才,就他的另有选择,大可与刘恒的投身影视编剧行业相提并论,这些人,都是时代的弄潮儿、人尖子。
中篇小说作者,舒晋瑜采访了9人,其中有3位女作者:徐小斌、孙惠芬、蒋韵。这3位女作家,多年前读过徐小斌的《敦煌遗梦》,还有她的《德龄公主》,对孙惠芬不大了解,但最为熟知的则是来自太原的蒋韵。说熟知,不是胡乱攀附,是说熟悉她的作品。舒晋瑜写到如今定居深圳的邓一光,还有湖北的陈应松,这两位都与湖北颇有渊源的作家,在字里行间还是透露出不少有意思的信息。
舒晋瑜就报告文学奖、诗歌奖、散文杂文奖,采访了19人。韩少功是以其散文获得鲁奖的,何建明3次获得鲁奖,与李鸣生并驾齐驱,可谓众望所归。原以为李洁非一直供职在社科院,原来,他曾有在《瞭望》周刊的经历,他书写朱明,还是很下了一番功夫。西川、于坚、雷平阳,写诗歌,也写散文。于坚有《巴黎记》,与科林·琼斯的《巴黎传》比较着细读,会很有意思。鲍尔吉·原野、刘亮程还都活跃在文坛,而李存葆似乎很是久违了。贾大山55岁就去世了,真是河北文坛、中国文坛的重大损失。邵燕祥是诗人,也是杂文家,他的古体诗也写得好,他的哥哥是江苏出版界的老前辈。
舒晋瑜采访了获得优秀理论评论奖的11人,分别是何向阳、吴义勤、朱向前、李敬泽、陈晓明、雷达、洪治纲、南帆、孟繁华、陈思和、白烨等。文学翻译奖只有任溶溶、屠岸、许金龙3人,似乎有点偏少。很会动脑筋的舒晋瑜还作为此书的附录,收集了陈建功、丁帆、牛玉秋、李炳银、吴秉杰等人访谈,较少浮语虚辞,多是直言不讳,录以备忘,弥足珍贵。
一册在手,大可窥知当代中国大陆文学的一个侧面,而谢冕、潘凯雄作序,也并非应景文字,自可留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