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为期两个月的初选,第一届“文景历史写作奖”十强名单今日终于出炉。
初选的评阅关注作品的思想性、系统性、公共性,尤其强调作品在写作方面的完成度和阅读体验。除刘北成、罗新、王笛、许宏、杨念群等5位决选评委外,亦有10位初选评委参与评阅,他们分别是:
通过对初选评委投票的统计,以及决选评委的激烈讨论,以下10部著作从七十余种参评作品中脱颖而出:
“十强”作品既覆盖了从春秋到近代的历史时段,也涉及战争史、家族史、区域史、传记写作等多种题材,既有出版后已广受好评的佳作,也不乏一些尚显低调的黑马,充分反映了汉语历史写作的蓬勃生机。
接下来的时间里,决选评委将就首奖得主进行最后表决,激动人心的结果将于2022年1月第一届文景历史写作奖的颁奖典礼现场公布,敬请期待!
第一届“文景历史写作奖”十强作品
附评委会推荐语(以出版时间排序)
宋念申《发现东亚》
新经典 | 新星出版社2018年7月
对地理概念的知识考古,也是对历史政治的重新发现和阐释。《发现东亚》实践了这一方法论,在全球史的视野中梳理了中、日、韩成为“东亚”的曲折进程,重构了16世纪以来该地区的冲撞、变革与重组,也凸显了全球史与地域史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作者自觉地将课堂探究转化为公共史学,思想与写作的展开方式均有一定的爆发力和争辩性。
宋华丽《第一等人:一个江南家族的兴衰浮沉》
后浪 | 四川文艺出版社2018年12月
写作古代历史的困难之处,常在于缺乏历史的细节。《第一等人》从各种历史记载中耙梳出江南一个家族令人嘘唏的故事,以嘉定侯氏家族为中心,带领我们进入明清大变时期的江南社会,还原当地的自然人文环境与社会政治形势,以及传统士人生活的各个层面。文字生动隽永,描述细密精巧,历史脉络清晰,叙事结构完整,是适合大众历史阅读的一本好书。
许知远《青年变革者:梁启超(1873—1898)》
活字x世纪文景 |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5月
梁启超是晚清政治大变革时代的骄子,同时其个人生活又充满着独特魅力,两者交织呼应,彼此形塑,其复杂多变的人生轨迹和思想阅历给传记写作增加了不小难度。《青年变革者》比较充分地调动了历史想象力,从人性和人心的角度参与体验梁启超做出的非凡历史选择,行文有血肉,有温度,充满灵动的生机与画面感,提供给读者相当独特的阅读经验。
刘勃《失败者的春秋》
读库 | 百花文艺出版社2019年6月
春秋的大众历史阅读门槛不高,但在史料寡少的条件下,如何把握分寸、写出新意,实需写作者煞费苦心。本书取径巧妙,以“失败者”概括春秋时代,书写贵族时代的落幕,与既往仅谈诸国争霸形成了视角上的错位。刘勃的写作个人风格明显,文字不愠不燥,时有令人会心一笑的妙喻,尤其擅长将典籍原文流畅地化入历史叙事,有浑然天成的效果。
王元崇《中美相遇:大国外交与晚清兴衰(1784—1911)》
新经典 | 文汇出版社2021年1月
交流史的写作需要对多语种材料的熟稔,及对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同等了解,常有一定难度。《中美相遇》从近代早期述至辛亥革命,以长时段的眼光考察两国历史、文化和观念的碰撞,以及相互的了解与误解。王元崇借教学经验优化公共写作,以娓娓道来的历史叙事超脱传统笔法,以此前少见的丰厚细节回应重大议题,语言晓畅且完成度高。
赵冬梅《法度与人心: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的互动》
中信出版社2021年1月
制度史是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把钥匙,然而一旦脱离人对制度的理解、误解、屈从与反抗,难免会落入堆砌罗列规章条例的无趣窠臼。《法度与人心》将皇权与相权、地方行政制度、政治文化等议题巧妙融为一体,对中国古代王朝统治的基本特点做了概览性梳理和颇具洞见的解读,对于认知中国历史上人与制度的复杂互动,具有清晰准确的向导作用。
周思成《隳三都:蒙古灭金围城史》
汉唐阳光 | 山西人民出版社2021年1月
战争题材并不新鲜,但《隳三都》所写的是即使一般史学圈都不太熟悉的金蒙之战。通常写战争会聚焦于胜利者一方,但《隳三都》关注的是失败者。本书展示了作者处理多语文史料的专业素质、优秀写作者的叙事功力,以及现代文化人的人文关怀与历史观。在全局把握与细节深描之间,在静穆的历史感与沉重的生命悲悯之间,周思成找到了一种颇具史诗风格的平衡。
张笑宇《技术与文明:我们的时代和未来》
一頁folio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3月
《技术与文明》主题鲜明,将宏大视野和微观叙事结合,切入14个世界历史关键时刻,展现技术发展与社会互动的人类大历史,并且思考我们当下的时代、探讨未来的可能前景。这种题材的成功写作需要跨界的知识与素养,也需要敏锐的发现和深广的思考,张笑宇面向公众,呈现如此“大历史”主题的思想作品,让人感受到一股新潮的力量。
丁晨楠《海东五百年:朝鲜王朝(1392—1910)兴衰史》
胭+砚PROJECT | 漓江出版社2021年5月
与中国明清史关联甚深的朝鲜王朝史,在中国显然缺乏应有的普及度,《海东五百年》无疑是一部填补空缺的著作。丁晨楠作为专业的朝鲜史研究者,对多语种文献的利用驾轻就熟,对中、韩、日和西方学界的研究相当了解,同时也有很好的叙事能力,因此这部朝鲜王朝通史既能反映学术前沿,又平实可读,普通读者和专业历史工作者都能从中受益。
杨潇《重走:在公路、河流和驿道上寻找西南联大》
单向空间 | 上海文艺出版社2021年5月
对历史上一段旅程的重走不仅意味着穿越般的探访,还意味着过去与今日的反复对话。寻找昨日不止是为了向先辈致敬,还是为了给当下注入勇气。杨潇的《重走》将1938年“湘黔滇旅行团”的西南跋涉与2018年作者从长沙到昆明的徒步旅行交织叙述,相隔80年的两场行走既交叉又平行,复调多线的叙事在还原历史现场、深度展衍抗战时代的学人与学术方面,发挥了奇妙生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