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北是一位颇受关注的现实题材作家,继周迅和黄磊主演的《小敏家》之后,由其作品《熟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也在央视一套播出。
伊北作品“生活百味,人间清欢”书香雅集活动暨《对的人》新书研讨会在京举办。最近,《对的人》新书研讨会在京举办。作者伊北与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强、文学评论家贺绍俊等就时下的“北漂”群像、家庭情感以及生育难题和职场困境等话题进行了分享。伊北以创作温情的现实题材见长,其作品情节丰富,富有烟火气。
《对的人》书影《对的人》借由“北漂”姐弟的两条感情线,从婚姻、事业、家庭等方面讲述。书中将大城市中选择的复杂性所带来的婚姻困境、职场瓶颈、家庭矛盾等问题抛出,深埋在故事中的是具有时代背景的命题:城市化的趋向性使阶层差异凸显,两性观念落差增大,在理想与现实、传统与现代、角色与身份之间不断碰撞,家庭关系也随着房子、孩子、养老等问题面临着新的挑战。
宋强谈道,伊北小说中写作的正是许多人要面对的现实,比如今年的应届毕业生达到了历史规模上的一个最高峰,每个人都面临着是留在大都市还是回家的选择,在大都市如何去奋斗,在奋斗中会遇到哪些挫折等等问题,这些都会在伊北的小说中找到影子。
贺绍俊分享到,自己阅读的许多讲北漂的小说大体上侧重于两种类型的人物,“一种是北漂中的底层人物,如快递小哥、小餐馆中的打工群、保安等等;一种是北漂中的中产阶层,他们有知识、有技术、有资源,出入高楼大厦,常在咖啡馆、在酒吧谈工作。”贺绍俊的观察中,“北漂”总是一个充满伤感的词,关于“北漂”的故事的基调总是凝重的。
关于伊北的《对的人》,贺绍俊认为,伊北写的“北漂”的人物类型有些特别,他们还没有进入中产阶层,但也不是底层打工者,他们的状态介于二者之间,前途看似渺茫,但又有一个确定的前景。他们的现实烦恼,在于一个“择”字,择业、择偶,由“备胎”变成“正胎”。《对的人》是一部“后备中产”北漂的生活指南。
《对的人》书影伊北紧紧跟着现实中的人物,写人在生活中的挣扎,作者以一个观察者的姿态,细致、冷静地呈现一切。“但是他现在完全是个观察者,好像隔着玻璃看外面的人跑来跑去,也非常真实而生动地把所有的行为描述下来,但是我觉得作为一个作家,如果能够把自己幻化为人物,将情感、思绪跟人物融为一体,也许能够体会到人性更深邃的东西,也会给我们提供更多的与文学有关的东西。”贺绍俊谈道。
宋强结合很多人的现实困境谈道,每一个北漂的人都是一部小说,他们遇到的坎坷、喜怒哀乐都是在北京奋斗过程中留下的足迹,“我有很多同学在燕郊买的房子,上班得通勤的时间会非常的长,大家也住过地下室,我到北京参加研究生面试的时候就住在北师大对面的一个地下室,没有这种一丝光线进来,伸手不见五指。当然我们也总能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情谊,大家相互支撑,相互倾诉,成为彼此在某一阶段中的‘对的人’。”
研讨会中,伊北谈道,大家对于自己的作品讨论最多的就是对于女性的聚焦与关注,“很多时候我也不是刻意要去写女性,去关怀女性或怎么样,一个作家写什么,其实是有偶然性的,但也有它的必然性,你遇到了什么故事,发现了什么人物,你就写什么。”
伊北总结,从《小敏家》开始,自己写的都是北京上海漂泊的异乡人,也就是新都市人,“前几天我遇到一个老北京人,他说北京80年代的时候没有太多的外地人,但是这些北京人算不算都市人,这又涉及到一个都市的概念,究竟什么是都市?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渐渐有了都市,在城市的流动当中发生了许多故事,而我们刚好又身处其中,而我自己也刚好赶上了这波浪潮。《对的人》的确是我所有作品中较为低沉,甚至有些恐怖的一部,那种对于人生的艰难、对于选择的艰难、对于走错路的困惑都会让人觉得很压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