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闻

《赵元任日记》:七十余年自我书写,一段中国知识分子的心曲

赵元任先生是中国现代语言学和中国现代音乐的先驱,是中国人文学史的枢纽人物,是中西学术的津梁。此前关于赵元任先生的研究多着重于从语言学理论、语言学史的角度进行探讨,随着近年来商务印书馆《赵元任影记》《赵元任日记》等相关资料的出版,赵先生在文化史、学术史的地位也日益受到各方关注。2023年5月12日上午,“《赵元任日记》出版座谈会”在北京商务印书馆举行。会议由商务印书馆学术中心文史室主任倪咏娟主持,邀请到语言学界、文学界、历史学界的专家学者,希望跨越学科藩篱,通过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激发,展现出更为立体、生动的赵元任先生形象。

3_副本

1944年,赵元任在哈佛寓所跟女儿赵如兰谈论音乐。

参加本次会议的学者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沈家煊、南开大学教授石锋、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陈平原、江苏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苏金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邵永海、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王风、常州工学院赵元任研究中心主任吴健、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王东杰、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袁一丹。商务印书馆总编辑陈小文、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图书馆馆长周欣平(《赵元任日记》主编)、中南大学教授黄家林(赵元任先生外孙)分别代表主办方、编者、家人致辞发言。

4_副本

《赵元任日记》(全 46 册),商务印书馆2022年10月出版

商务印书馆总编辑陈小文首先向参会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欢迎。他认为,赵元任先生是现代学术史上的大师,是沟通中西方学术的桥梁,其成就是世界级的。商务印书馆创立以来,始终抱持“昌明教育、开启民智”的理想,不断将西方最优秀的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将中国第一流的学术思想加以弘扬、传播。因此,像赵元任先生这样的影响深远的重要人物,特别值得商务印书馆重视。陈小文指出,赵元任先生与商务印书馆的合作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当时赵先生就将他的各种著作交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赵先生去世后,《赵元任全集》的出版工作也由商务印书馆着手进行,《全集》共计二十卷,包含迄今为止所能收集到的赵先生所有作品,囊括语言学、方言学著作,还收录了音乐著作、科学著作、自传、书信、日记、音像制品等等,集中体现了赵先生的学术成就。值得注意的是,赵元任先生不仅是天才的学者,还极为善于保管和整理自己的档案,据说他生前有“片纸不丢”的习惯,共留下了约12万件材料,包括各种笔记、信件、日记、著作、手稿、演说稿、有声资料等等。赵元任先生去世后,这批材料被家人完整地捐赠给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命名为“赵元任档案”,如此完整、丰富学术大师档案,其珍贵性和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该档案长年尘封在档案馆中,不便查阅、利用。在此情况下,将档案公开出版是既能保存资料又便于学术研究的最好选择。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图书馆周欣平馆长,以及商务印书馆执行董事、党委书记顾青的大力促成下,商务印书馆有幸能与东亚图书馆合作,成为赵元任档案的出版单位。2023年年初,“赵元任档案”的第一部分《赵元任日记》(全46册)正式出版。陈小文表示,这离不开周欣平、林海青、林富美三位主编和东亚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他谨向三位主编及相关的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5_副本

《赵元任日记》第1册内文,1906年4月15日,赵元任14岁的第一篇日记 :

12 至溪山,拟在彼午餐而已晚矣。遂稍待,众皆至养济踢球,余至青年集益社领书。……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图书馆馆长周欣平总结了赵元任先生一生的成就,并重点介绍了赵元任档案整理工作的来龙去脉。他指出,在中国20世纪的重要学者中,赵元任先生是少见的将生平档案完整无缺地保留下来的人,这与他的生活经历及在国际学术领域的崇高地位密不可分。赵先生的全部档案,现在都存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图书馆。这一批档案时间跨度长,保存状况好,内容丰富完整。它不仅是研究赵先生其人其学的一手资料,更是研究现代中国学术史、学术范式的产生与演变以及中西学术交流等方面极为珍贵的文献。

周欣平介绍,赵元任档案总共有12万多页,1982年赵元任去世后,赵元任的家人把他的全部档案捐给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班克洛夫特特藏馆(Bancroft Library)。这个馆是东亚图书馆的姊妹馆,同属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图书馆系统。该馆专门收集西文善本书、手稿和各种语言的名人档案,是美国西部最大的档案和特藏文献馆。但是,该馆并没有懂中文的档案管理和编目人员,所以他们无法整理和编目赵元任档案,使得赵档一直处于封存状态,仅仅对学界提供有限的查阅服务,无法让学界看到档案的全貌。

由于太平洋两岸学界的有关人士不断呼吁将赵元任档案这个20世纪重要的学术史料公布于世,2003年赵元任家人正式提出出版赵元任档案的建议,并要求东亚图书馆提供协助。伯克利东亚图书馆是美国西部收藏东亚语言文献最多的图书馆,具备整理这类大型学术档案的能力。2015年,通过多次协商,终于将整个赵元任档案借调到东亚图书馆,开始赵元任档案的编目工作。2016年,在得到赵元任家人的授权后,在当时的中华书局总编辑顾青先生的领导下,中华书局的拍摄团队对档案做了整体拍摄,拍摄工作于2017年完成。从2017年至今,由周欣平、林海青和林富美担任主编,赵元任档案整理工作开始启动并运行。在去除了一般文件、无关资料和他人的材料之后,共整理成了五部分,包括《赵元任日记》《赵元任书信集》《赵元任方言调查研究资料集》《赵元任著作存稿》和《赵元任教学研究及工作生活档案汇编》。接下来,周馆长介绍了各部分档案的具体情况。

《赵元任日记》收入赵先生自1906年始至1982年止的日记,覆盖时间长达70余年。赵先生习惯用中英文两种文字记日记,还少量使用了其他的语言,很多手迹难以辨认。所以,通过影印的形式出版全部日记,以呈现全貌、确保真实性。

6_副本

《赵元任日记》第 4 册内文,记录1910年赵元任参加第二届庚款公费留学生考试 :

黎明起,食后乘人力车至法政学堂赴考。是日考四门,余卷为戊字十三号。首门代数,题八,甚易,至二次方程止,余全作未误,为第二人交卷者。次考平面几何,题八,亦不难,余全作未误。次考希腊史、罗马史,题各六,以作一门为完卷,余作希史,微误;复作罗史,末二题未详。末考德法文,以作一门为完卷,余作德文,仅有德译英、英译德二题,甚难,其中生字余多不知,故此作殊不完全,交卷。返,略息。上火。温物理、化学等,甚暑乃睡。

《赵元任书信集》收入赵先生一生与中外学者及亲朋好友的往来书信,一共15618封,其中中文9748封,英文5870封。赵先生写给他人的书信有四千余封,他人致先生的书信有一万余封,通信人数近两千人,其中大部分都是20世纪中西学界、政界乃至商界的重要人物,不少来往书信长达几十年。比如赵元任先生与胡适的通信,就有314封,跨越几十年。目前书信档案的整理工作大部分已完成。

《赵元任方言调查研究资料集》收入20世纪赵先生主持的几次大规模中国方言田野调查材料,包括1927年到1928年赵先生实地调查浙江、江苏三十三处吴语方言的调查访问资料;在中央研究院所主持的语言所时进行的汉语方言调查;以及两广、徽州、江西、湖南、湖北等地的方言调查等等。所收文献包括笔记、调查记录、语料以及与方言调查相关的讨论和论文资料。

《赵元任著作存稿》收入赵先生已刊、未刊的各种书稿、论文稿、演讲稿及各式著作的手写本、打印本、修改本、印刷本、校对本,将按论著发表的时间以及专业分类进行排序。这一部分的工作目前已告一段落。

《赵元任教学研究及工作生活档案汇编》收入以上四部分没有收的材料,是档案整理工作的收尾。这一部分计划按赵先生的生平排序,以反映其一生的工作生活情况。除教学、研究工作资料外,也有大量的私人档案,包括笔记、生活记录、旅行资料等等,预计再花费两三年时间可将该集整理完毕。

周馆长最后指出,赵元任档案的整理工作,是繁重而巨大的项目,12万份资料均要一一过目、审阅、甄别,然而参加项目的专业人员只有三人。档案整理并非三人的主业,再加上个人知识有限,因此整理过程难免有错。而且赵先生手迹实在难以辨认,也未能出版整理本。这些工作中的不当之处,敬请学界同仁原谅、指正。

赵元任先生外孙、中南大学教授黄家林分享了自己与母亲赵新那女士一起整理《赵元任影记》的点滴体会。黄教授说,他与母亲整理《影记》时尚没有如此清晰的影印本日记,用的还是母亲从美国复印回来的版本,辨识相当困难。如果母亲看见日记出版,一定会非常高兴。不过,赵元任先生的手迹实在难以识读,经历过日记中许多事件的母亲,耗费一年时间,甚至不能完全辨认出赵先生日记一年的内容。因此,要想将赵元任先生近八十年的日记全部辨认整理,实在是难以完成的工作,影印出版日记是非常好的选择。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沈家煊从新文科“文理结合”的角度肯定了赵元任在学术史上的重要地位,认为赵先生是可以与钱学森、竺可桢、杨振宁比肩的大师。本色当行的语言学之外,赵先生在其他多种领域都有深厚的学养。这种学养除了依托于他的天才,还离不开勤奋的学习与钻研,这在日记中就有体现。在学术上,赵先生拥有不断探索、突破的精神,其文章中常说“这未始不是可能的事情”。而且,赵元任先生也是一个有着家国情怀的学者,对汉字、汉语的热爱贯穿了他的一生。更可贵的是,赵先生并非纯粹埋首于书斋的学者,他既是好(hǎo)玩的大师,又是好(hào)玩的大师,比如他喜欢摄影、喜欢运用双关语。据说赵元任先生临终前曾与家人说,“我这一辈子玩语言研究玩得很好”,沈研究员认为,这是一名学者能够达到的最高境界。《赵元任日记》的出版,既有利于学者把握其学术观点形成的脉络、其与同辈学人的交谊,还能够让读者感受到一个活泼、生动的大师形象。

南开大学教授石锋首先向商务印书馆出版赵元任先生一系列作品的行为表示敬意。他认为,赵先生一生的学术成就在东西方学术史上都是巨大的贡献,其重要历史意义将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愈加显现。石教授近来正在翻译赵先生当年在哈佛大学的博士论文《连续性:方法论的研究》(1918),通过翻译工作,他表示进一步学习了赵先生的学术实践,并分享了其中某些问题的思考心得。首先是赵元任为什么会选择语言学作为一生的专业?石教授认为,一是因为赵先生酷爱自由,不愿意把自己局限于一个孤立领域的范围里。语言学正提供了这样的广阔天地。因为语言覆盖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二是因为赵元任先生本身就是通晓多种语言的人,他曾说“一个通晓多种语言的人(polyglotte)就是习得了许多种平衡中心,他可以保持这些平衡中心的稳定又能把它们区分开来”。三是因为语言“好玩儿”,赵先生幽默风趣,尤其喜欢文字词语游戏(word game),语言学无疑迎合了他的口味。其次是赵先生在学术谱系处于怎样的位置,导师是谁?石教授分析说,赵先生在数学、哲学、音乐、语言学等领域均占据了重要位置。数学方面,其在博士论文中原创“连续数学归纳法”并做出完整的数学证明。哲学方面,指导赵先生博士论文的导师谢费尔(Henry Maurice Sheffer,1882—1964)是美国逻辑学家,康德(1724—1804)的多代传人。赵先生在哲学领域也有重要地位。音乐方面,赵先生曾为100多首歌曲的作曲配乐,还运用和声(交响乐)、多部合唱。在语言学方面,赵元任先生更是有着极为精深的研究。可以说,赵先生的学术领域宽广,同时转益多师,但从另一方面看,又没有任何一个学者能够完全地指导赵先生。最后,石教授表示赵先生是学术史上“谜”一般的人物,值得学者进一步研究、解谜。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陈平原主要围绕赵先生档案的出版工作进行发言。首先,陈教授指出,以往学界关注最多的是政治家档案,而作为学者赵元任先生竟然能留下如此丰富的档案文献,十分珍贵。同时因为赵先生在现代学术史上占据着枢纽位置,因此其档案值得学界重视。第二,日记总是第一手的材料,日记的发掘使用往往会引发一些新的学术问题。相比此前出版的竺可桢、吴宓、鲁迅、周作人、胡适日记而言,《赵元任日记》更需要考虑从中外结合的角度进行研究,因为赵先生最大的特点是不局限于中国学术界,他有着复杂的跨国界的学术网络,需要同时从中外两方面来关注。第三是日记、全集、影记等档案材料出版的问题。陈教授认为,未必所有的档案资料都需要整理出版,需要有选择地着手,文集、书信、日记、影记等内容当然值得做,另外或许还可以再制作有关赵元任先生生平的纪录片,以及赵先生的音像制品。毕竟他留下了这么多的声音,这在现代学者中是罕见的。第四,赵元任档案这套书的专业性很强,尤其是日记,几乎难以整理。从便于利用的角度出发,陈教授建议,或许可以出版人名索引,以便需要的学者据此去阅读影印本日记。

7_副本

8_副本

《赵元任日记》第9册内文,记录赵元任结束留学回国,1920年8月18日在南京中国科学社见到众多好友。之后的几日在南京参加科学院第五次年会。本页及下页日记选译 :

Hurrah!“中国科学社!”A beautiful gateway, two flags. Fine Bldgs. Look, who's here? MK Tang,KL Yin, MT Hu! Tunfu Hu, HC Zen, CK Huang, KF Hu, PW Tsou, MC Hu, CC Chu, C Yang, STWang, CL Lan. Is the convention over? No, your paper is scheduled for tomorrow.好哇!“中国科学社!”美丽的大门,两面旗帜,漂亮的楼房,瞧!都是谁在这儿,MK Tang, KL Yin, 胡明复!胡敦复,任鸿隽,CK Huang,胡刚复,邹秉文,MC Hu,竺可桢,杨铨,ST Wang, CL Lan。“会议结束了吗?”“没有,你的论文在明天宣读。”(本段识读及翻译由赵新那女士完成,第9册内文的英文识读均由赵新那女士完成。)

江苏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苏金智以“《赵元任日记》出版的价值与进一步整理开发”为主题作了发言。苏教授首先指出,《赵元任日记》至少有民国史、赵元任学术思想、语言学、全面真实了解赵元任这四方面的研究价值。其次,《赵元任日记》还值得进一步的整理,如果没有进一步的整理,日记的价值就难以为学术界认识、把握,全面解读日记内容才能充分展现《赵元任日记》的出版价值。整理方法有两种,一是按原样全面解读;二是参考其他文献资料进行勘误、比较性地进行加工解读。苏教授认为,如果要进行实际的整理工作,两种方法都可以用,或者以第二种为主,第一种为辅。第二种方法在于解读主要精神,不拘泥于原来文字,相对容易,也是赵先生本人使用的方法;第一个方法难于做到,尤其是日记内容中英文不对应的时候,处理起来更难。进一步整理的开发价值大,但难度也大,不是短时间可以完成的。最后,苏教授期待或许由商务印书馆牵头组织,《赵元任全集》的编委和海内外有能力有兴趣的学者一起参与,做好整理开发工作。

9_副本

日记第10册内文,1922年赵元任的第一个女儿赵如兰诞生,4月20日他写了一篇长长的日记表达对妻子女儿的爱。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邵永海认为,档案资料类似于出土文献,需要进行非常艰苦的整理工作。从利用的角度而言,或许可以尝试形成一定的研究机制。目前学术界对民国时期以赵先生为代表的一批语言学大师的研究是不够的。邵教授建议,可以通过建立基金、设置项目、开设课程、指导论文等方式加强研究,以图更充分地承继前辈学者留下的学术遗产。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王风首先肯定了将赵先生全集与档案相区分的整理形式,并建议“赵元任档案”的整理出版可以参照胡适档案的整理方法。毕竟胡适与赵元任在中国近代学术史上均占据了重要地位,而胡适档案的整理出版进行得很顺利,方法较为成熟。另外,也可以吸纳国外愿意参与的学者加入。最后,王教授提醒,除了赵先生的学术成就之外,其家庭生活也值得研究者关注。

常州工学院赵元任研究中心主任吴健介绍了赵元任先生之于其家乡常州的重要意义,并从几个方面分享了阅读《赵元任日记》的体会。第一,赵元任先生留下的学术财富相当厚重,值得深挖。第二,日记中记录了大量彼时的信息,为相关历史研究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材料,比如常州方言、常州地名文化的研究,都可以从中受益。带着不同的学科视角阅读日记,会有不同的发现与收获。第三,赵先生在日记中记录的个人成长经历与学术经验,对当代青年学者亦有启发、指导作用。第四,赵元任档案的出版为海外华人著作的整理出版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赵先生在海外传播中国文化方面堪称典范,应该加大宣传。最后,吴主任热情欢迎各界专家学者亲自前往常州实地考察,更加真切地认识这位学术史上的大师。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王东杰首先表示,他此前读过《罗素传》《维特根斯坦传》,非常羡慕西方学者能留下如此详尽、细致的材料。现在赵元任先生的档案正在整理出版,他十分期待以后有学者能用这一批重要的资料,写出一部既深刻又有趣味的个人传记,尽管其中的难度非常大。其次,王教授肯定了商务印书馆将日记全部影印出版的意义,认为这对学术界而言非常重要,其中包含着许多丰富的历史信息。比如,赵先生所用的日记本,上面分门别类地辟出“自修课程”“天气状况”“约定时间”等记录栏目,实际很能体现当时的出版商的经营策略与新知识分子的生活趋向。再比如,影印出版能让读者看到许多增删涂抹的痕迹,这是整理本难以精确呈现的,通过这类小细节的比对分析,或者也能提供重要的历史信息。最后,王教授从日记中记载的某些细节入手,指出赵元任日记能为我们理解近代史上的很多问题提供有益的参照。不过,研究者需要对日记尽可能全面理解,包括日记作者的书写习惯、语言风格等,在此基础之上,才可能作出贴切的解读。

10_副本

《赵元任日记》第12册内文,1927年6月2日晚,赵元任得到王国维的死讯,以及日记本中加的纸条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袁一丹以“从日记看赵元任的内心世界”为题分享了阅读《赵元任日记》的心得。袁教授认为,日记的影印出版,有助于回答一个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即“赵元任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赵元任在日记这种带有一定的私密性的文体中,敞开了多少他的内心世界?袁教授从1926年12月3日赵元任日记中“我想把我的一生做成一个满意的悲剧”这条记录入手,通过若干事例,具体分析了赵先生因情感危机而引发的精神危机。接下来,袁教授建议可以取法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长期坚持的“共同研究”的传统,以赵元任档案的丰富程度以及赵先生的影响力而言,完全有可能形成一种中国本土的“共同研究”模式。最后,袁教授强调,像赵元任档案如此体量庞大的资料,除了纸质化出版以外,或许还需要同步开发数据库。如果有一个相对成熟、便利的数据库以供学者使用,那么对赵元任的研究乃至民国史、学术史的研究,都会产生长期的辐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