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出版

从音像电子出版物获奖看融合出版迭代

每一次技术的更替,均为出版物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当传统出版遇见技术革新,音像出版应运而生,图书出版全新进化,影音符号让读者耳目一新。国内出版社大多推出了数字出版、融合出版的转型计划,围绕自身业务优势与特色,通过搭平台、推产品,坚持跨媒体、跨领域,多业态、多元化出版的发展方向。8届中华优秀出版物电子音像出版物获奖作品中,出版物形式创新更迭,题材日益丰富,内容可读性显著提升,均印证了出版融合逐渐强化的趋势。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电子出版物兴起,光盘成为新的出版载体。从历届中华优秀出版物获奖作品看,电子音像出版社纷纷借助CD、VCD、DVD等载体,深挖与展示音乐文化的时代价值,以CD为载体再版,同时附上书籍,方便听者欣赏、研究和收藏。戏曲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比如,浙江音像出版社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中国唱片上海公司的《弹词流派唱腔大典》等,以前所未有的面貌展示中国戏曲的勃勃生机。传承和弘扬红色革命文化与优秀民族精神,是音像电子出版物获奖作品的主要题材之一。比如,山西春秋电子音像出版社的《八路军》、中国唱片总公司的《春华秋实——新中国唱片辉煌65年》等,把红色传统、红色记忆、红色基因通过音乐传递给读者。少儿读物方面,安徽电子音像出版社的“幼儿枕边新童谣”系列、接力出版社与接力音像电子出版社联合打造的《我爱大自然》科普电子书等,潜移默化间提升孩子的知识文化素养。

教育产品应势成为很多电子音像出版社的赢利主力,部分电子音像出版社在坚持教育产品数字化的同时,进行多元化业务的探索,“盘配书”一时间很好地带动原有电子音像产品的销售。光盘的出现在带动电子音像出版业走向繁荣的同时,也催生了中国第一批电子图书和文献数据库。

随着教育新理念的不断发展,电子音像类出版社不得不突破传统发展局限,以创新驱动、多元经营为抓手,不断强化自身优势,向新型教育服务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融合出版或许为专注于传统音像电子出版的出版机构提供了“翻身”的机会。出版机构开始将自身特点转化为优势的契机,重塑业态。一方面,展开个性化教育深度服务,为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中小学提供教学指导等配套的个性化教学服务;另一方面,教研资源整合再开发,着重促进中小学各学科教师资源开发,扩大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覆盖面。

在服务学校教学方面,能够实现教育数据多级同步、教学资源多级共享,促进资源、教学和管理的多层级多维度全融合。比如,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的“医学执业资格考试通关数字教程(人卫教考融合平台)”、化学工业出版社的“CIDP制造业数字资源平台”等,利用数据检索与关联技术对资源进行整合,为用户提供不同粒度、多种层次的、优质丰富的数字资源。华中科技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的“集成电路制造关键工艺及制程整合虚拟仿真实验平台”,采用3D仿真技术再现并制作成互动式虚拟仿真实验课程用于实验教学,助力集成电路人才培养。

近年来,知识服务类产品日益完善,将珍贵资料进行图像数字化,既利于研究者使用,又能更好地展示特定文化的原貌,在版本鉴定、比勘方面也具有特殊价值。比如,浙江电子音像出版社的“中国历代人物图像数据库”等。随着在线阅读和移动终端阅读成为了许多人的读书常态,工具书的数字化可以说是大势所趋。商务印书馆的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APP则意味着中国影响最大的汉语语文词典实现了数字化,标志着一个辞书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据了解,商务印书馆正积极探索AI赋能辞书数字化,致力于打造“基于工具书的语言文字知识服务平台”。

交互式电子出版物让历史文化完成了一次年轻化的转型,利用数字化再焕发青春活力。从中华优秀出版物获奖作品看,辽宁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辽宁重大考古发现》,将平日难以互动理解的考古内容提炼价值点,转化为用户更愿意亲近并使用的产品。由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主编,时代新媒体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出版发行的作品《安徽非遗》,首次以富媒体电子书的形式展现安徽省代表性非遗项目,实现了用新技术让承载着江淮大地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安徽非遗项目“活起来”的阅读效果,被年轻族群所喜爱。中国唱片集团有限公司的《百年红色经典——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音乐巡礼》,汇集239部红色文艺精品,涵盖歌曲、歌剧、戏曲、曲艺、器乐五大艺术门类,专辑以实体唱片、数字小程序、学习强国平台专区等多载体共同呈现。值得一提的是,第八届中华优秀出版物获奖作品中,由南京出版传媒集团与南京音像出版社联合打造的纪录片《揭秘日军“慰安妇”制度暴行》,运用世界各地的历史文献档案、证人证言、影像资料和物证,站在更宏观的层面对“慰安妇”进行了历史剖析与反思,以新的形式拯救了即将沉寂与消逝的历史证据,体现了中国立场和专业原则,展现了国际视野。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