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岁末,中华读书报编辑部都会梳理一年内的优秀出版物,从中遴选出“百佳”图书,再优中选优评出十大好书。2023年度十大好书已发布,另外的90种包括文学20种,历史20种,传统文化10种,学术·新知15种,艺术10种,童书15种。以下为历史类好书20种(按书名音序排列)。
《茶:一片树叶的传说与历史》 [荷]乔治·范·德瑞姆 著 李萍萍 等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3年1月第一版 368.00元 本书堪称茶的百科全书,也是一部茶串联起来的全球史著作。从茶树人工栽培的起源讲起,细述茶在中国及东亚的发展史以及茶在西方的传播史,继而讲述全球化进程中,茶的影响如何及于全球的每个角落。全书130余万字,篇幅巨大,知识密度高,即令对茶的历史文化有相当了解的读者,也不难从中获见新知。特别是作者依靠自己的语言学专长,通过语词分析作出很多新鲜的论述,予人深刻印象。 | |
《创造欧洲人:现代性的诞生与欧洲文化的形塑》 [英]奥兰多·费吉斯 著 王晨 译 北京日报出版社 2023年3月第一版 148.00元 “欧洲人”“欧洲文化”何以作为整体而存在并被欧洲各国人民乃至全世界接受?英国历史学者奥兰多·费吉斯试图在这部专著中给出答案。本书从19世纪铁路、印刷术等推动人口流动、文化传播的技术革命切入,聚焦俄国作家屠格涅夫、法国女高音保琳娜·维亚尔多和艺术评论家路易·维亚尔多在那个时代的故事,从而展现欧洲文化、艺术领域的互通有无,人们逐渐形成一致的认同感。这样的变化促进了欧洲概念、欧洲文化在世界范围的传播。 | |
《改革年代:从布赖恩到富兰克林·罗斯福》 [美]理查德·霍夫斯塔特 著 王禹 译 商务印书馆 2023年10月第一版 80.00元 这是理查德·霍夫斯塔特在《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之外另一部获得普利策奖的经典之作。本书聚焦1890年代至二战结束美国政治文化的变迁,重点关注1890年代的平民主义运动,随后的进步主义运动,以及19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作者把社会心理和公众情感纳入历史书写中,对历史进程中的人们既深刻反思又深表同情,让我们对美国现代社会转型的复杂性和独特性留下难忘印象。 | |
《极北之地:西伯利亚史诗》 [瑞士]埃里克·厄斯利 著 夏昱华、许桦钰 译 译林出版社 2023年5月第一版 198.00元 西伯利亚这个名字尽人皆知,但对于其地理和历史,大多数人的了解都非常有限。这部巨著将帮助读者弥补知识上的这一缺环。本书细致复原了16至20世纪末数百年间西伯利亚的开发史:从嘎吱作响的四轮马车到呼啸而过的火车,一代代商人、士兵、囚犯、探险家、科研人员跋涉至此,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博弈,其中有奇迹也有苦难,有英雄也有恶棍,共同谱写出一部“极北之地”的史诗。 | |
《六合为家:简牍所见秦县治理研究》 朱腾 著 中西书局 2023年5月第一版 198.00元 秦并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郡县制和法制,堪称秦帝国最惹人注目的制度特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本书主要依托睡虎地秦简等出土文献,尝试复原秦县治理的具体样貌,涉及秦县官府的构成,县一级如何实施户籍、授田、财政、治安等方面管理,政务信息如何流转,国家如何对县级官吏进行约束和监察,等等,大大丰富了我们对秦法和郡县制的认识。 | |
《洛阳大火:公元23-220年的后汉史》 [澳]张磊夫 著 邹秋筠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3年5月第一版 128.00元 本书是澳大利亚汉学家张磊夫撰写的一部东汉通史,反映了西方学界研究东汉历史所达到的水准。作者以描述后汉洛阳城开篇,详述其地理、布局、礼制、人口、重要建筑等;继而以时间为序,讲述了后汉不同阶段的重要事件和社会发展;最后以洛阳大火为标志,讲述了东汉的衰落。作者对事件背后的动因颇多独到剖析,对读者具有参考价值。 | |
《年代记忆:中国近代意识的形塑》 李天纲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3年7月第一版 89.00元 近年来,颇多聚焦某个年份来讲述历史的史学专著或通俗读物。本书收录的19篇文章则是选择中国近代史上的19个年份,围绕该年具有重要性的人与事展开讲述——以1793年马戛尔尼访华起头,以1927年“上海市民自治运动的终结”作结——串起了一部中国近代史。何为中国的“早期近代性”?京师同文馆的办学何以不能成功?对诸多历史事件,作者都有颇具新意的分析。 | |
《人海之间:海洋亚洲中的中国与世界》 杨斌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3年9月第一版 59.00元 早自秦汉已有中国人开启海洋求索之路,其中印度洋曾是历史上中国人出没频繁之处,为何这种态势没能长久持续?对全球史、海洋史颇有研究的香港城市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杨斌基于对这一历史命题的疑问,从古代中国与印度洋的交往入手,搜集、查阅大量一手文献资料,以及水下考古文物与研究成果,以“船、物、事、人”为结构框架,将史料与掌故有机结合,在宏阔视角下用通俗的笔触书写了这部极富专业性又不乏普及意义的海洋文化史。 | |
《如朕亲临:帝王肖像崇拜与宋代政治生活》 黄博 著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23年1月第一版 86.00元 通过对宋代“御容像”及其背后权力运作的分析,巧妙地将政治史、社会史、艺术史串联起来。作者详尽挖掘宋代史料中的帝王画像趣事,以小故事讲大历史,剖析了宋代帝王画像的政治意涵。“御容像”作为宋代皇权的象征,从私人写真上升到国家意志的高度,既可在升平时当作外交往还的珍贵礼物,彰显国家形象,也可在战乱时发挥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号召作用。本书视角独特,严谨扎实,是一部兼具学术性与趣味性的史学佳作。 | |
《世界金融史:体系的碰撞与变化》 贺力平 著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23年10月第一版 108.00元 在多种因素的“推动”下,国际金融体制在20世纪受到猛烈冲击,现代金融与各国经济增长从趋同到离散,再到趋同。本书即聚焦20世纪世界范围各地区代表性国家,梳理金融发展主线,进而揭示出金融发展的内在矛盾和演变路径,概括了金融结构和金融市场的变化趋势,剖析各国金融体制在20世纪前半期和后半期从离散走向趋同的缘由,展现20世纪世界金融发展变化全景。 | |
《隋唐》(《帝国的形成》《盛衰的痕迹》《文明的转向》3册) 孙英刚 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23年10月第一版 384.00元 孙英刚教授以“世界主义”“佛教帝国”“贵族政治”“律令制社会”“神文时代”五个词来概括唐朝的特点,即此就可看出作者对唐代历史的看法颇有独到之处。作者专注于挖掘政治事件背后隐藏的线索和角度,以为读者提供新的思考角度;从符瑞、灾异、天命等入手,揭开唐人知识体系和信仰世界的一角;尽可能多地使用考古新材料,介绍研究新成果。这些,都让即使我们已耳熟能详的大唐故事焕发出新意。 | |
《惟王受年:从农业起源到秦帝国的中国政治生态学》 [加]兰德 著 王泽、杨姚瑶 译 东方出版中心 2023年8月第一版 98.00元 这是一部关于早期中国环境史的著作。作者聚焦关中盆地,详细考察了从大约一万年前农业起源到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再到商、周时期,特别是秦从边陲小国到称霸天下过程中,农业生态系统如何逐步取代了自然生态系统,环境因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者关注的另一个重心是政治史,论述了在政治史和环境史的互动中,在关中平原的地理舞台上,上演了国家诞生、政治制度变迁、秦帝国形成的大戏。 | |
《五代九章》 郑也夫 著 上海三联书店 2023年10月第一版 68.00元 五代只有几十年,纷乱难言,似从来不是史家关注的热点,却引起了社会学家郑也夫特别的兴趣。本书分九章讲述对五代史的阅读和思考,评述五代的帝王、文臣、武将,解析其时的用兵之道、政治文化,还有对音乐文化、阉宦文化的思考。因为没有专业历史学者的条条框框,所以关注的问题和发表的观点都给人新颖独特之感,带有个人色彩的历史思考和想象相信对专业史家亦具启发性。 | |
《学随世转:20世纪中国的史家与史学》 虞云国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3年6月第一版 98.00元 虞云国古稀之龄回顾二十世纪史学的百年沧桑,以吕思勉、陈垣、陈寅恪、顾颉刚、刘子健等著名史学家为典型个案,探究“学术”在“时世”影响下的“流转”,再现了他们的人生轨迹与学术生涯及其历史观与方法论。本书既多方勾勒出中国百年史学的辉煌业绩与曲折走向,也真实还原了诸多史学大家在变动时代的命运遭际与心路历程,为后来者在历史的回望中留下了深沉的思考。 | |
《寻夏记:二里头考古揭秘最早中国》 侯卫东、贺俊、杜金鹏 著 大象出版社 2023年1月第一版 78.00元 夏王朝是中国文献记载的第一个王朝,关乎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本书从一场关于“最早中国”的论辩谈起,通过对传世文献和学术史的梳理分析,对二里头遗址及其代表的二里头文化基本情况的介绍,论证二里头文化是夏文化、二里头都邑是夏都,乃目前最合理的学术推论。最后,从政治理念、精神信仰、生产生活、兴盛历程等方面出发,力图为读者展示一幅翔实的最早中国的社会图景。 | |
《鱼国之谜——从葱岭东西到黄河两岸》 冯培红 著 甘肃教育出版社 2023年3月第一版 72.00元 1999年出土的虞弘墓志中发现“鱼国”字样。鱼国史无记载,这是一个怎样的国家?鱼国人属于什么民族?冯培红教授试图解开相关谜团。本书认为,鱼国即跋禄迦国,位于今新疆阿克苏一带;虞弘家族系从西域迁移到中原;后世鱼族主要分布于晋陕交界的黄河两岸,以迄于今,而虞弘所戴鱼头冠在今天鱼姓人群的民俗活动中仍可见到。本研究发掘出中古胡汉民族交融的一个生动案例,读来引人入胜。 | |
《中世纪文化研究》 [美]查尔斯·霍默·哈斯金斯 著 姜波、严宁 译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23年11月第一版 85.00元 本书是美国历史学者查尔斯·霍默·哈斯金斯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了解中世纪文化的权威著作。中世纪是“黑暗时代”代名词,但“史学家现在认识到中世纪欧洲具有巨大的创造力”,因为“经年累月的研究已经表明,中世纪社会仍在持续发生变化”,通过此书了解中世纪文化对于学习西方历史和理解中世纪文学甚至是后期的文学作品有着重要意义。 | |
《中文打字机:一个世纪的汉字突围史》 [美]墨磊宁 著 张朋亮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3年1月第一版 98.00元 对中国历史颇有研究的美国斯坦福大学历史系教授墨磊宁在这部著作中以中文打字机的发明、发展为线索,基于大量文、图史料支持,系统讲述了面临现代信息技术的变迁,中文作为非字母文字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遇到怎样的困难,又如何另辟蹊径在世界范围得以生存。其中特别回顾了百年来中文打字机与中文走向世界、融入全球化时代的种种努力,是一部视角独特、信息量丰富的文化专著。该书英文版问世后曾获2018年费正清奖。 | |
《终始:社会学的民俗学(1926-1950)》 岳永逸 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3年4月第一版 128.00元 岳永逸教授近年来致力于中国民俗学史的研究,相继出版《“口耳”之学:燕京札记》《“土著”之学:辅仁札记》等著作,本书是他这方面的新作,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燕京大学的民俗学做了打捞式的梳理研究。书中指出,中国社会学史上著名的“燕京学派”,是以民俗学为底色的;燕大的民俗学研究经历了从风俗、民俗到礼俗的转型。由此,本书论证了“社会学的民俗学”在中国民俗学史上的存在和地位。 | |
《转折:1947年中共中央在陕北》 刘统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3年10月第一版 98.00元 刘统教授这部遗著讲述的是1947年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经历。本书涵盖大量历史文献、作战报告、当事人日记和回忆录、隐蔽战线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国民党方面的历史资料,收录近百幅历史照片和战场形势图,通过严谨深入的研究,为我们再现了党史军史上惊心动魄的一年。书中描绘了人民战争的波澜壮阔,也揭示了党中央的高瞻远瞩。历史雄辩地证明:一场战争乃至一个党的胜败,最终取决于人心的向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