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为家:简牍所见秦县治理研究》
朱腾 著,中西书局2023年5月第一版,198.00元
秦并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郡县制和法制,堪称秦帝国最惹人注目的制度特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其实施的细节,由于传世文献的稀少,我们知之并不详。近数十年来,有赖于秦汉简牍的出土,学界得以将相关研究推向深入。本书就是这方面的一部力作,主要依托睡虎地秦简、张家山汉简、岳麓书院藏秦简、里耶秦简等新资料,尝试复原秦县治理的具体样貌,涉及秦县官府的构成,县一级如何实施户籍、授田、财政、治安等方面管理,政务信息如何流转,国家如何对县级官吏进行约束和监察,等等,大大丰富了我们对秦法和郡县制的认识。
《中唐古诗的尚奇之风》
葛晓音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年6月第一版,128.00元
贞元至元和年间,韩愈、孟郊、李贺等诗人以“奇崛险怪”的诗风影响诗坛,文学史上称之为“奇险诗派”。对这派诗人的作品,后世并非不重视,但理解难言深刻,甚或存在误解。葛晓音先生近年来重读此派诸家诗集,努力读深读透文本,理清诗人创作思维。通过对《箧中集》诗人和顾况的另类古调、孟郊五古的比兴运用、韩愈是否“以文为诗”、李贺诗歌的“求取情状”等十余个主题的研究,作者对中唐古诗尚奇之风的形成原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派诗人的好尚奇险实际上可归因于其复古思想,诗人“补元化”的政治理想和“笔补造化”的创作理想相结合,共同造就了唐诗史上引人注目的奇险诗派。
《士人走向民间:宋元变革与社会转型》
王瑞来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7月第一版,98.00元
关于中国历史演进的宏观论述中,内藤湖南等人提出的“唐宋变革论”影响深远。本书作者则倾向于“宋元变革论”,认为南宋历元的两百年间,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转型。作者选择一个独特视角展开论述:揭示南宋士人金榜题名后不得不面对“千人竞渡”、仕途升迁艰难的局面,在此背景下,士人心态和职业取向发生重大变化,从做官转为经商、教书、经营田产等;元代数十年间科举停废,更加强了士人走向民进、走向地方的趋势,这为明清地域社会、乡绅社会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书中有对杨万里、罗大经、黄公望等个案的考察,有对宋元“读书不求官”观念的流行、朱子学何以成为儒学主流的分析,也有对唐至清长时段社会变迁的思考,微观、中观、宏观相结合,较好地论证“宋元变革”的观点,给我们带来多方面启发。
《宋风成韵:宋代社会的文艺生活》
黄博 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23年7月第一版,88.00元
这是侧重宋史研究的学者黄博的相关新作,书写指向宋代文艺生活,这个侧面相当能体现宋代社会风貌、人文气息。作者选取了宫廷、士大夫、日常行旅、科举和文人这五个角度展开,深入浅出、专业性可读性兼顾,将丰富史料、扎实学养融入对宋代文艺生活诸多方面的叙述、阐释,让历史在这样的讲述中鲜活起来。
《年代记忆:中国近代意识的形塑》
李天纲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3年7月第一版,89.00元
近年来,颇多聚焦某个年份来讲述历史的史学专著或通俗读物。本书收录的19篇文章则是选择中国近代史上的19个年份,围绕该年具有重要性的人与事展开讲述——以1793年马戛尔尼访华起头,以1927年“上海市民自治运动的终结”作结——以此串起了一部中国近代史。按照传统的观点,中国近代史是以鸦片战争为开端的,本书突破这种历史分期方法,拉长时段观察中国的近代化,对中国的“早期近代性”有所揭示。另外,京师同文馆的办学何以不能成功?为什么说戊戌变法的关键是帝后权力斗争?从“种族隔离”到“华洋杂居”,到成为中国的金融中心,到1927年的市民自治运动,上海走过了怎样的发展道路?对诸多历史事件,作者都有颇具新意的分析,为我们思考中国近代化历程带来启发。
《当代中国学术走向观察》
王学典 著,甘肃文化出版社2023年7月第一版,68.00元
如书名所示,本书的主体内容是王学典先生对当代中国人文学术的综述、评述:“追踪当代学术的演变,探索其间的起伏之迹,解释每次变动发生的原因或背景”。《中国向何处去:人文社会科学的近期走向》《把中国“中国化”——人文社会科学的转型之路》……这些文章,既有回顾与总结,也有展望与建言,最初发表时多曾引发热烈关注和反响,此次集合在一起,更为全面、系统地反映了作者的独到看法和主张。此外,集中还包含了作者的若干怀人文章,以及与青年学生交流治学方法的文章等,都内容丰实,亦独具风味。
《托马斯·哈代传》
[加]迈克尔·米尔盖特 著,王秋生 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7月第一版,198.00元
英国作家、诗人托马斯·哈代的《还乡》《无名的裘德》《德伯家的苔丝》等作品曾影响了几代中国读者,多年致力于哈代研究且颇有心得、成果丰硕的加拿大学者迈克尔·米尔盖特的这部厚重之作是中文世界首次引进的哈代传记。在此书1982年英文首版基础上,作者“吸收了大约四十年来我在研究哈代的过程中所积累的各种各样的材料和见解”(该书序言),对首版加以修订、扩充,印证或颠覆了既往研究与写作中的一些假设,融入作者对哈代其人其作愈加深入的解读。书中详细记述了哈代的生平、重要作品的来龙去脉,涉及其家族背景、自学之路、家事婚姻等诸多方面,对人们对哈代的某些误读进行有据辩护,澄清关于哈代的某些传闻,是一部专业、翔实、通俗的哈代传记力作。
《县中的孩子:中国县城教育生态》
林小英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23年7月第一版,88.00元
三年、六省、七个县域、二十五所学校……这些数字代表了教育学者林小英为这部关注、反映、思索中国县域教育现状的研究力作所付出的努力,但正如一本书无法呈现这个话题的全貌,这些数字或许也无法完全量化作者在写作此书前前后后的辛苦、思虑。过半中国学生在县域接受教育,这本身就意味着县域教育之于中国教育的分量,本书通过作者实地走访、考察的具体学校、师生事例,客观、真实地呈现了中国县域教育的实际生态,提出问题的同时,作者也试图揭示背后的原因,进而寻求更为理性、设身处地的解决、变化。
《苦厄的终结》
[印]潘卡吉·米什拉 著,睦联 译,文汇出版社2023年6月第一版,79.00元
如作者在“序曲”中所写,本书源起于他1992年在喜马拉雅山区的一次旅行,就此,这位深受西方哲学思想浸润的印度学者开始对佛陀以及更为广义的东方哲学、信仰感兴趣,接下来开启了在印度这片大陆上十年之久的行走、探访、顿悟之旅,耳闻目睹不同地方不同阶层的人们对古老历史文化背景下的宗教、哲学的理解,以及在面对现实苦厄时内心的困惑,也令他心中对此的认识和理解渐渐清晰,这本书的写作是他的亲历与思辨水到渠成的结果。
《要命还是要灵魂:医病冲突中的跨文化误解》
[美]安妮·法迪曼 著,汤丽明、刘建台、杨佳蓉 译,上海三联书店2022年1 2月第一版,60.00元
医患关系向来微妙,和谐与冲突往往相隔一线,本书中所探讨的,是医患关系,更是与之相关的东西方跨文化沟通中难以弥合的相异与误解。阖家定居美国加州的老挝裔苗族女孩黎亚自小患癫痫,初次发病仅三个月大,当地医生与黎亚父母语言不通造成误诊,此后黎亚一次次发病、出入医院,哪怕被确诊也未见好转,原因耐人寻味——黎亚父母在关乎“灵魂”的苗族传统治疗方式与关注“生命”的西方医疗体系中陷入两难、犹疑,与此相伴的则是东方古老民族传统民俗、信仰与西方现代医疗技术的冲突,作者以流畅、细腻的笔触将这一人类学、社会学题材娓娓道来,不急着下判断,而是带给读者一个了解、思考的过程。
《暗影之城:一个女人的喀布尔漫步》
[印]塔兰·N.汗 著,陈元飞 译,商务印书馆2023年7月第一版,68.00元
由北大罗新教授主编、商务印书馆联合企鹅兰登推出的“远方译丛·企鹅特辑”系列近期出版。首本上市的《暗影之城:一个女人的喀布尔漫步》揭示了印度女记者塔兰·汗漫步于阿富汗首都喀布尔这座历经冲突与和平的暗影之城,寻觅隐藏在文明外表之下的历史真相。书中关于死亡、关于电影、关于疾病及毒品、关于爱和婚姻的讨论生动而深刻。塔兰深入喀布尔人的庭院、厨房和长期对外人深沟高垒的情感世界,通过这五个侧面为读者剖析不大可能被普通人看到的、隐匿在暗影中的、浮游于记忆与遗忘之间的喀布尔。
《素锦的香港往事》
百合 著,中华书局2023年7月第一版,56.00元
素锦年轻时因家境艰难,做了舞女。结识章先生后,在没有名分的情况下生下三个孩子。但章后来带着原配去了香港,素锦失去生活来源。百般无奈之下,她于1956年只身赴港,将三个孩子留在上海,由妹妹妹夫照顾,而素锦在港省吃俭用,把钱源源不断地寄回上海。本书以素锦和妹妹在1956年至1976年间的近五百封通信为基础,讲述了素锦在港二十年的日常生活以及期间所经历的悲喜。这是一个普通人的故事,因真实而特具力量。而且,正如作者所说,“无人能够置身历史之外”,在这个故事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历史的身影,引发无尽的感慨。
《水下之人》
吕晓宇 著,中信出版集团2023年月第一版,58.00元
几十年后,当时的人们回看今日,会有怎样感受?他们将如何理解未曾谋面的前代人的经历、情感、思想?这部长篇小说意在就此探讨一番,于是作者设置了未来和现在两条时间线,用未来的“我”在牛津大学某图书馆偶然发现的日记,串联起两个时代,进入到日记主人的世界。作者并未着力于讲好一个平铺直叙的精彩故事,他更侧重在对时间变化下书中人物机遇、心灵、情绪变迁的关注和呈现,以及带些自我挑战的不同叙事视角与文本形式的交错、并行,事实上,这样的虚构确实实现了一种“煞有介事”的纪实感,而年轻作者的才情和锐气也确实经由这一部作品有所印证。
《撞空》
宥予 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23年8月第一版,59.00元
本书主人公是位来自河南、广东务工的年轻人,他的工作、生活、情感,存在诸多分裂、矛盾之处,无法真正融入南方都市,又与故乡日渐疏离,始终心系曾经的女友,又不能心平气和面对近在咫尺的关系……这部长篇小说细腻、伤感、写实,极为传神地勾勒出一代年轻人在社会上的迷茫、无奈,那是一种离地半尺但难以起飞的状态,如同本书书名所概括的,就算奋力与现实对冲,也未必有清晰痛切的回应。九零后作者宥予在这部作品中显得沉着、自信,给书中所刻画的群体画像,也给自己的写作之路扩展出扎实的起点。
《诺兰变奏曲》
[英]汤姆·肖恩 著,李思雪 译,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23年12月第一版,268.00元
作为执导了《记忆碎片》《盗梦空间》《星际穿越》以及正在全球公映的《奥本海默》等佳作的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是当今世界影坛极具代表性、话题性的电影创作者之一。本书作者是与诺兰相识逾20载的资深影评人,对诺兰电影颇有研究。书中内容由作者对诺兰跨越三年的独家访谈和作者的评述构成,以“时间”“空间”“幻象”等主题切入到诺兰的11部长片、4部短片,详述这些作品的灵感来源、创作过程、幕后花絮、情节背后的内涵、细节承载的良苦用心,等等,深入解读了诺兰的电影观念,也对诺兰的成长经历、电影之路、艺术师承等等有所反映,加上诺兰授权的近300幅剧照、片场照、故事板、概念手稿等,不同视角交织,信息量丰富,为读者走进诺兰电影世界提供了一种可能。
《洞穴中的心智:意识和艺术的起源》
[南非]大卫·刘易斯-威廉斯 著,万山 译,山西人民出版社2023年6月第一版,98.00元
这是一部观点独到、包含多学科内容的艺术史专著,作者是多年致力于远古岩画研究的南非专家,他在对欧洲、北美等地远古岩画进行充分观察、分析基础上,充分运用人类学、民族志、神经学等领域的知识和研究方法,案例研究与学术探讨相结合,资料运用专业,论证严谨,针对远古人类的心智发展、图像创作起源等问题给出答案。
《艺术与文明:西方美术史讲稿Ⅱ(文艺复兴—十八世纪艺术)》
范景中 著,上海书画出版社2023年8月第一版,168.00元
“没有艺术,文明近乎苍白。”这是一位对艺术的永恒价值抱有深切信仰的学者所写的一部艺术史著作,是对西方美术史上伟大杰作充满激情的礼赞。作为作者《艺术与文明》三部曲的第二部,本书覆盖从文艺复兴到巴洛克艺术再到雅游时代的艺术,52个关键词串联起黄金时代的艺术大师和风格流变。作者摒弃当下流行的各种崭新术语,强调继承西方传统的风格学、图像学方法,深度阐释不同时代之下的艺术这一独特的人类视觉创造成果。近200幅高清图片,令我们阅读本书如漫步于艺术博物馆。
《惊奇之旅:30件展品中的地中海历史》
[意]保罗·朱里叶里尼 著,石豆、韩文琪 译/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年8月第一版,96.00元
地中海在古时曾被称为“我们的海”,随着时间推移,空间变换,无数族群在这片被海岸包裹的广阔水域相遇,“我们的海”也用它的开放与包容创造出独特的地中海文明。因此,地中海的丰富性也意味着理解区别,同时平衡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具备全球视野:如果面对迥异的文化,我们仍能深受震撼;如果面对广博的知识,我们依旧热血沸腾;如果踏上这段“惊奇之旅”,我们能会心一笑,那我们将获得前所未有的机遇,信任和理解。
《大海上的脚印》
王棵 著,明天出版社2023年4月第一版,35.00元
一次南海航行,少年秦七上告别了自己的怯懦,中考失利的郑本科找到了人生方向。少年成长之旅的背后,更掩映着秦七上的父亲——一位守礁军人、郑本科的父亲——南海渔民,在碧海蓝天中留下的生命印痕。作家曾为守岛军人,为作品带来了亲历性和写实感,叙事引人入胜的原因是文本丰富的自然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新奇性和陌生化。人物在文字中站立并鲜活起来,其生命力的塑造源于对日常生活真实的细节描写。细节的真实可信,不厌其烦的耐力与从容,故事氛围的渲染,故事发生的线索和发展的内在逻辑的合理性,体现了作家在文字和叙述上的功力。生命是段旅程,该著以文学的笔端触动成长心灵中最隐秘的领地,给人以共鸣;同时,更坚守对理想和崇高的追寻,寻找人生的力度与高度,一展其崇高壮丽的美学追求。
《勇敢的旅程》
[加]林赛·马蒂克、乔希·格林赫特 著,[澳]苏菲·布莱科尔图,朱墨 译,接力出版社2023年3月第一版,45.00元
一只小熊跟随一位士兵奔赴战场的旅程,百年后仍然牵动人心。长篇童话《勇敢的旅程》中,两条线索相互交织,伏脉千里,构建了一幅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加拿大与英国广阔的现实生活图景。明线是小熊维尼的历险之旅,温情童话的背后,正是由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争霸、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熊熊烈焰烧遍整个欧洲的现实。而维尼的故事,是从战争废墟里开出的温暖之花,是飘扬在战火中的关于信念的旗帜。人人都需要情感和力量的寄托之所在——它是真善美,是理想国,是人类的信心、希望和勇气之所在,是我们生活的意义与力量之所在。这也正是小熊维尼的故事,历经时光淘洗仍熠熠生辉,站立在无数人的书架上的关键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