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读书报月度好书榜始于2006年。每月中旬,我们都将为读者奉上由编辑部遴选的一份书单。我们选书的标准兼顾人文性、思想性、独创性、品质和趣味,重点关注思想、社科、历史、传记、文学、艺术、科学、童书等类别。望有助于大家选书读书。
《古籍版本十讲》,杨成凯 著,中华书局2023年4月第一版,110.00元
杨成凯先生(1941-2015)在版本目录学、古籍鉴定和研究等领域造诣精深,广受认可和称道,可惜生前未能亲自总结毕生积学形成专著。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向辉博士据杨先生历年来发表的相关文章和讲演稿,为杨先生整理出版了这部遗著,让我们得以一窥其在古籍版本学方面的深厚积累。事实上,我国版本研究历史悠久,成果丰富,但多为零散孤立的个案,成体系的论述非常缺乏,本书的问世令人欣喜。书中分宋刻本、金刻本、元刻本、明刻本、清刻本、活字本、抄本、批校本、丛书、初印和后印十个方面,详解各种古籍版本的鉴赏与收藏,既有大量的实例,也有理论的总结,并形成了有条理、系统性的论述。书中配有160余幅古籍书影,古书之美跃然眼前,也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作者相关论述的理解。
《世界战争史》,[英]杰里米·布莱克、[美]史蒂芬·莫里略、[美]保罗·洛科科著,王启超、董伟译,光明日报出版社2023年6月第一版,168.00元
本书以时间为序,用80余万字(中文版)的篇幅讲述世界范围内战争的历史:从文明诞生之初以青铜器和战车为特征的战争形式到中国的战国时代,从游牧族群对农业族群的侵袭到十字军东征,从成吉思汗到大航海时代,从工业化时代到一战以来的全球冲突时代……全书涵盖的地域和时段是如此广大,对某场具体战争的讲述必然是高度浓缩的,像秦灭六国、亚历山大东征这样的大事件,在书中都只占了一两页的篇幅。而事实上,详述一场场战争并非本书最为看重的,作者的目标是呈现一部“新军事历史”,也即将战争放在许多大背景——特别是政治制度、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中进行研究,因此,本书的优点,一是在于它提供了对世界战争史极为全面的概览,二是有很多具有启发性的分析评论。
《我还能看到多少次满月升起》,[日]坂本龙一著,白荷译,中信出版集团2023年6月第一版,69.00元
某种意义上,2014年罹患口咽癌,哪怕治疗后病情缓解,日本音乐家坂本龙一的生命也进入了倒计时,而2020年发现癌细胞扩散,则意味着倒计时加速了。本书是这位世界级艺术家面对病痛、死亡直面自己内心的表达,记录了他在人生最后阶段与疾病如何相处,怎样继续音乐创作,对艺术、生命、自然、世界的深层看法。书名《我还能看到多少次满月升起》来自意大利导演贝托鲁奇的电影《遮蔽的天空》,充满坂本龙一对世界的眷念。这种基调贯穿全书,随着他的情绪起伏,也陪伴着他的每一部分创作、对往昔的回忆、与友人的交流、感受世界的种种美好。这是一本平和、悠扬、诚恳、细腻的暮年自传,如书中最后一句所说,“我的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这本书也成为这位艺术家用文字谱写的“终曲”。
《鸟类的行为》,[美]珍妮弗·阿克曼著,曾晨译,译林出版社2023年5月第一版,98.00元
我们通常认为雄鸟羽毛更加鲜亮,更善鸣唱,雌鸟孵化鸟卵而雄鸟负责保卫领地,但有的鸟类并非如此;我们通常认为只有人类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但今天发现鸟类也拥有类似能力……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愈益认识到鸟类世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这世上会有送礼物的鸟、偷东西的鸟、会跳舞和打鼓的鸟……鸟类有语言,会沟通和合作,有各种文化,甚至会有曾被认为是人类或少数高智商哺乳动物才有的欺骗、操纵、背叛、绑架、杀婴行为……本书是珍妮弗·阿克曼广受好评的《鸟类的天赋》的姊妹篇,探索了鸟类生活的五个方面——交流、工作、玩耍、求爱、育儿——既总结鸟类行为的规律,也讲述令人困惑的例外。作者不仅仅是讲定型的知识,而更强调探索未知,特别能挑起我们对鸟类的好奇之心和喜爱之情。
《手足琴》,赵丽宏著,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23年6月第一版,35.00元
弄堂深处传出的美妙小提琴声,让热爱音乐的荞麦着迷。然而,在一个特殊的年代,在拮据的生活面前,荞麦的小提琴梦想似乎遥不可及。哥哥大麦决心要圆弟弟这一个梦想……赵丽宏的新作《手足琴》是一部书写亲情与音乐的长篇儿童小说,人的命运浮沉也蕴含其中。作品书写的是普普通通的上海里弄小市民的生活,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柴米油盐,家庭人伦……是日常的杯水,杯水中的微澜。然而,这些琐碎平常的日常生活细节和场景,在作家的笔下,却呈现为一个诗意的世界。人情的温暖,烟火人间的真善美,兄弟情、友邻情、同学情,长辈对后辈无私的呵护与关爱,展现出了一个有情有信、温馨感人、意义丰沛的市民日常生活世界。
《简明印度通史》(全三卷),林承节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1月第一版,298.00元
本书作者是年近九秩的北京大学历史系林承节教授。林先生长期从事印度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此前曾就印度古代史部分、殖民地时期和独立以后的历史分别写过断代史。作者对这些前作加以补充、修订、整理,吸收国内外研究新成果,整合成了这部通史。全书总字数达190万字,从印度史前史一直写到2004年团结进步联盟建立政府。作者抱着温情与敬意,对印度纷繁复杂的历史作了较为详尽、中肯的讲述和分析。由中国学者独力完成如此规模的印度通史,引人注目,值得祝贺。
《寻梦与归来:敦煌宝藏离合史》(三册),刘诗平、孟宪实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6月第一版,258.00元
本部作品的两位作者均在敦煌研究领域耕耘多年,他们在大量田野调查、文献梳理和人物访问的基础上,站在中国文化本位立场之上,同时兼具国际视野与同情之理解,通过120年敦煌学的历史,来追寻文化之本、民族之魂。这部《寻梦与归来:敦煌宝藏离合史》也从“宝藏离合”的角度,挖掘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背后蕴含的人文精神,让读者感受文明绵延交融的辽阔壮丽。
《此处葬曹操》,唐际根著,中信出版集团2023年6月第一版,128.00元
曹操是国民度极高的历史人物,关于其墓葬的传说多年众说纷纭,直至曹操墓于2009年末在河南安阳被发现,本书即从这一位列“200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考古事件入手。作者唐际根是考古专业人士,学术积淀与实地田野经验兼具,他将历史文献、考古现场实录、不同意见交锋等等相结合,以相当生动的笔触揭去这一持续久远的历史谜案的面纱,进而对曹操以及它所处的历史年代有所呈现,是专业学者所写的普及读物。
《最早的岛民:岛屿东南亚史前史及人类迁徙》,[澳]彼得·贝尔伍德著,陈洪波等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23年3月第一版,150.00元
本书为著名考古学家、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彼得·贝尔伍德的“最早”三部曲的一种,另两部为《最早的农人:农业社会的起源》《最早的移民:古代世界的人类迁徙》。本书主要探讨今天遍布东南亚和太平洋等地区的南岛人群起源和扩散的历史过程:直立人到达岛屿东南亚是在距今130万年;智人到达岛屿东南亚则是在6.4~4.5万年之间;新石器人群则是从大约公元前3500年以后,从中国南部经台湾岛和菲律宾群岛进入岛屿东南亚。作者综合运用考古学、语言学、体质人类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最新材料进行论证,从方法到结论,都能予我们以启发。
《自然法与普遍法历史:黑格尔法哲学讲座》,[德]爱德华·甘斯著,[德]约翰·布劳恩编,黄钰洲译,商务印书馆2023年4月第一版,108.00元
1827—1828年冬季学期开始,爱德华·甘斯接替黑格尔在柏林大学讲授法哲学课程,《自然法与普遍法历史》一书便是这一课程的完整记录。在书中,甘斯这位出色的向导给出了对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的最佳指南,带领读者穿越晦涩的黑格尔思想迷宫,并勾勒了一部从身份到契约的法之通史。与此同时,作为马克思的老师,他将黑格尔的法哲学与实践法学和时代问题更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并在对未来的预感中搭建起了从黑格尔通向马克思的桥梁。
《巴米扬大佛之劫》,[日]高木彻著,孙逢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23年6月第一版,55.00元
2001年春,塔利班毁掉巴米扬大佛这一事件令世界震惊,同是这一年,“911”恐怖袭击对全世界的影响至今未绝,曾在NHK做导演的日本作者高木彻在这部非虚构佳作中基于他对当时国际局势、恐怖主义、两个大事件的关联等方面的信息梳理与个人理解,以及采访相关人士所累积的素材和观点,讲述了塔利班与基地组织、奥马尔和本·拉登的关系,特别是巴米扬大佛所遭劫难的来龙去脉,以及大佛之劫之于此后“911”的深层意味。
《寻纸》,汪帆著,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23年3月第一版,128.00元
作者是一名古籍修复师。在工作中,汪帆整天与各式各样的古纸打交道,为古籍寻找合适的修复用纸,这就需要了解纸、研究纸。这一过程中,她对古法手工造纸产生兴趣,踏上了“寻纸”之旅,探访浙江、福建、山西、西藏、新疆等13个省、自治区的古法手工造纸作坊,了解这些作坊所用原材料的不同、工艺的细节,调查造纸技艺的传承现状。本书就是作者对“寻纸”之旅的记录,也是一幅当代传统手工造纸业的生动画卷。娓娓的讲述,大量的照片,把我们带到了作者足迹所到的现场。书后所附22种古法手工纸样实物亦构成本书一大亮点。
《托尔金:中洲缔造者》,[英]凯瑟琳·麦基尔韦恩编,邓嘉宛、石中歌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23年5月第一版,268.00元
这是《魔戒》《霍比特人》作者、用文字打造“中洲世界”的英国作家托尔金的传记。有别于常规人物传记依照传主生平编年的写法,本书的内容更丰富,六位托尔金研究者分别从传主的一生、创作入手,深入揭示了这位作家的魅力所在,书中还包括大量书信、手稿、插画、老照片等图片,并附有详细、准确的注文,这些图文对托尔金其人其作的解读角度也更加多元。这更像是一部画传,一场托尔金迷能够沉醉其中的展览。
《起死与采薇:〈故事新编〉中的古与今》,祝宇红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5月第一版,58.00元
本书是对《故事新编》八篇作品的“索隐”式研究,联系各篇创作过程及其时代背景,对鲁迅糅合今事改写古事、以今释古或以古喻今的意旨进行了探究。如联系鲁迅和顾颉刚交恶等事件解读《理水》,联系王国维自沉等事件解读《采薇》,此外,通过《补天》等篇探究鲁迅的神话观,通过《起死》等篇探究鲁迅对道教的看法……《故事新编》不易索解,本书对我们理解这部“中国现代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会有很大帮助。
《西高地行记》,阿来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23年6月第一版,58.00元
多年来,作家阿来用脚和笔丈量世界,认知内心。他攀行在雪山之间,仰望苍穹,俯身凝视花草生灵……阿来曾说,行走与写作是他的宿命,于是有了这部行走笔记。从四川到西藏、云南、贵州、甘肃……阿来写大地、星光、山口、银环蛇、野人、鱼、马、群山和声音,完全去除了多余的神秘,但又不忘把读者引向广阔的精神空间。同时,作为一位植物学的痴迷者,阿来在所有文章中无一不聚焦花草树木。阿来说:“我是一个爱植物的人。爱植物,自然就会更爱它们开放的花朵。”在《西高地行记》中,每到一处,都会有繁花盛放。
《狼踪》,韩东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3年5月第一版,58.00元
这是诗人、小说家韩东时隔多年重返中短篇小说写作后的最新作品集,辑入8个短篇:《对门的夫妻》中,“我”以邻居的眼光旁观对门上演的婚姻生活连续剧;《狼踪》中,曾小帆每次去纽约出差,都会住在大学闺蜜韩梦家里,直到韩梦的婚姻出了问题,而自己也卷入其中……正像评论者指出的,韩东“不动声色的文字,像刀片缓缓游走,所经之处,人性伤痕累累”。
《遇见》,石钟山著,河南文艺出版社2023年6月第一版,45.00元
当编剧“跨界”写散文,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遇见》,“小说家的散文”系列丛书又一力作,由金牌编剧石钟山创作。作者结合个人经历,回顾少年时光、述说曾经梦想、思考行业现状……文章精短有力,独具个人特色,或幽默风趣,或蕴含哲理。《遇见》以文字作舟,牵引读者思绪,汇入时代长河,寻找独属那些年的记忆“贝壳”。
《艺术与物性》,巫鸿编著,上海书画出版社2023年5月第一版,128.00元
欣赏和研究艺术品的角度有多种——近年来,学界对“角度”的选取已大为拓展,本书从“物性”或曰“材质”角度切入就是艺术研究新的方向。在巫鸿看来,“材质”意味着两个方面:一是材料,二是材料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宗教、政治、性别和思想含义。因此,“材质”角度的研究能够揭示很多。本书的五篇文章分别涉及史前玉器、中古佛像、玻璃艺术品、清代瓷器、当代中国“材质艺术”。后续研究还将扩展到金属、石头、纸、墨、丝帛等材料类型,值得期待。
《西方艺术三万年》,王瑞芸著,山西人民出版社2023年5月第一版,288.00元
本书将西方艺术分为古典艺术、现代艺术、当代艺术三个阶段,涉及400多位艺术家。在书中,王瑞芸对艺术作品、艺术风格本身的描述不多,在她看来,艺术史不要写成艺术家的人名录,不要只是让读者记住很多艺术家,或者仅知道很多艺术流派的名称、特点,否则与艺术史教科书无异。“艺术对于我们的人生发生了什么作用?在整个书写过程中,我始终注意这一点”,王瑞芸说。拥有什么样的人心就拥有什么样的观念,拥有什么样的观念就能产生什么样的艺术。艺术,是我们理解人生乃至人类的一面镜子。
《你好,中国》(全十册),朱永新主编,梁晓声、张品成、彭学军等著,灌木文化绘,上海文化出版社2023年7月第一版,120.00元
与以往的以知识点为内容核心的少儿科普读物不同,现在的科普读物开始尝试更为丰富多元,更具温度的文学性、人文性表达。《你好,中国》系列的主编朱永新,约请了来自十个城市的知名作家,如梁晓声之于哈尔滨,张品成之于海口,彭学军之于南昌,庞余亮之于扬州,等等,简笔勾勒各个城市的精神内核、生活日常、风土人情,以及人与故乡根须的联系。其日常性和文学化的表达方式,消解了知识点的硬度,让少儿科普读物更为可感可染;知晓了“我在哪里”,感受到了个体的生命感与存在,也为少儿科普读物的核心意象拓展提供了更为丰厚的内涵,是面向儿童的“中国主体性”叙事的尝试。